[实用新型]一种经编提花弹性织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04925.1 | 申请日: | 2019-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7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华;吴春雨;陈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B21/06 | 分类号: | D04B21/06;D04B21/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杨桂洋 |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花 弹性 织物 | ||
一种经编提花弹性织物,包括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面料层和底面层,底面层通过两把梳栉编织形成由若干个可粘氨纶线圈构成的底网结构,在面料层上设有花纹组织层,该花纹组织层采用经编提花机的提花梳栉通过不同的组织结构编织形成,花纹组织层与底面层的底网结构抱合连接,底面层的底网结构中的若干个可粘氨纶线圈具有交织或重叠并且粘合连接的连接点。本实用新型运用成圈结构和高温定型使可粘氨纶线圈连接点交织或重叠并相互粘连,从而使该织物在外观有美学装饰性情况下裁剪后不易脱散且不易卷边,可以广泛运用于内衣、运动衣及休闲服饰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经编提花弹性织物。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流行或大多数的服装面料(特别是内衣面料)基本上都是经编织物或者纬编织物。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及服饰应用的需求,提花面料也逐渐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在实际生产及运用中,部分面料出现了易脱散和易卷边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成衣的款式设计和正常穿着。
现有结构的面料,当出现一个小破洞或断纱时,往往就会出现沿织物编织的反向被撕裂或纱线在疵点处继续脱散的现象。
ZL200720095159.1《一种织物结构加强的针织物》中已有如上相关问题描述及解决方案,解决了织物脱散问题。但是不能随心所欲的编织花纹效果,达不到随意变化的装饰性美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经编织物中的传统的方法存在脱散、卷边现象;现有的防脱散的编织结构达不到随意变化装饰性美学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编提花弹性织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经编提花弹性织物,包括织物体,所述织物体具有面料层和底面层,底面层通过两把梳栉编织形成由若干个可粘氨纶线圈构成的底网结构,在面料层上设有花纹组织层,该花纹组织层采用经编提花机的提花梳栉通过不同的组织结构编织形成,花纹组织层与底面层的底网结构抱合连接,底面层的底网结构中的若干个可粘氨纶线圈具有交织或重叠并且粘合连接的连接点。
所述底面层采用的两把梳栉,其中一把梳栉采用密度为10-140D的长丝,另外一把梳栉采用密度为20-90D的可粘氨纶线。
所述底面层采用的两把梳栉,均采用密度为20-90D的可粘氨纶线。
所述花纹组织采用的提花梳栉采用密度为10-140D的长丝编织,或者采用密度为20-90D的可粘氨纶线。
所述底面层的两把梳栉均采用0-1/2-1//的垫纱数码编织。
所述采用的经编提花机的织针密度为28-32个/英寸。
本实用新型运用成圈结构和高温定型使可粘氨纶线圈连接点交织或重叠并相互粘连,从而使该织物在外观有美学装饰性情况下裁剪后不易脱散且不易卷边,可以广泛运用于内衣、运动衣及休闲服饰中。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4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