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03135.1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5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郝如杰;周连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锣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赵中璋 |
地址: | 27603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凝槽、第一过滤槽、第二过滤槽、导流槽、沉淀槽、以及设置在沉淀槽的上部内侧壁面上的溢流堰,在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的下部均填充有砂滤层,混凝槽的下部与进水管连通,混凝槽的上部与导流槽连通,导流槽的下端与沉淀槽的下部连通,溢流堰的内部空间形成溢流槽并与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连通,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各自的下端与净水总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结构紧凑,可以在无需额外提供净水的情况下有效地对过滤槽中的砂滤层进行反冲操作;此外,最外层采用板材通过现场装配形成,可以方便地拆解成板材,有利于运输和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排泥装置,尤其是用于给水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由混合、絮凝、沉淀、过滤等单元操作组成的给水处理工艺在广泛的应用中被证实为可行,并为世界各国所接受。通常,这些单元操作各自独立地在不同的设备中进行,各个设备通过管道连接。在大型水处理装置中,这些设备可以是混凝土构筑物形成的槽或池。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经常需要就近处理小量原水,例如在远离供水网络的地区为少量人群提供生活用水等,使得小型水处理装置的需求日渐增长。小型水处理装置通常由钢结构形成的多个槽或池构成,占地和高度有限,因此经常出现混和不良、絮凝不充分、沉淀不完全和/或过滤效果差等问题,导致出水水质变差。此外,在使用小型水处理装置场合中,人口和环境的变化经常导致装置的拆迁和改建,从而要求装置能够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例如,水源地和用水设施的位置变化等,在使用大型水处理装置时可以通过调整管线等方式经济地进行处理,但在使用小型水处理装置时,调整管线的费用可能超过拆迁改建水处理装置本身的费用,这就要求装置能够进行经济、方便和快速的建设和拆迁。因此,仍然需要开发新的用于给水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给水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以解决前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在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给水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凝槽、第一过滤槽、第二过滤槽、导流槽、沉淀槽、以及设置在沉淀槽的上部内侧壁面上的溢流堰,在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的下部均填充有砂滤层,混凝槽的下部与进水管连通,混凝槽的上部与导流槽连通,导流槽的下端与沉淀槽的下部连通,溢流堰的内部空间形成溢流槽并与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连通,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各自的下端与净水总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包括:从里到外依次同心布置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和第四筒体,第一筒体的内部空间形成混凝槽,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的空间被隔板分割成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导流槽,第三筒体和第四筒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沉淀槽,在沉淀槽的上部处的第三筒体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堰。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槽的中部设有静态混合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泵和进水阀,混凝槽的上部通过混凝液管与导流槽连通,导流槽的下端通过缺口与沉淀槽的下部连通,溢流槽通过第一上清液管与第一过滤槽连通并且通过第二上清液管与第二过滤槽连通,第一上清液管上设有第一上清液阀,第二上清液管上设有第二上清液阀,第一过滤槽的下端通过第一筛板、第一净水室和第一净水管与净水总管连通,第二过滤槽的下端通过第二筛板、第二净水室和第二净水管与净水总管连通,净水总管上设有净水阀,净水总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装置的外部,沉淀槽的下部通过排污管与所述装置的外部连通,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槽的上部还通过第一反冲液管与所述一体化水处理装置的外部连通,第一反冲液管上设有第一反冲液阀,所述第二过滤槽的上部还通过第二反冲液管与所述一体化水处理装置的外部连通,第二反冲液管上设有第二反冲液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锣水务有限公司,未经金锣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31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