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乳酸丝束成型滤嘴棒香片及成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00811.X | 申请日: | 2019-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1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云;杨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成云;杨永平 | 
| 主分类号: | A24D3/02 | 分类号: | A24D3/02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吴茜 | 
| 地址: | 653103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酸 丝束 成型 滤嘴棒 香片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聚乳酸丝束成型滤嘴棒香片及成型设备与工艺,涉及烟草滤嘴棒技术领域。以聚乳酸丝束成型滤嘴棒香片,成型的滤嘴棒包括中间的聚乳酸薄片和两面交叉交错编织于聚乳酸薄片上的的聚乳酸丝束,交叉交错的聚乳酸丝束之间形成规格分布的吸附孔,对于加香溶液有较好的吸附性,运用于滤嘴棒中之后增香效果极佳,特别是对于低温不燃烧的新型烟草;同时以聚乳酸成型的香片,在滤嘴棒上的应用可以解决目前工艺中无纺布无法降低的弊端,同时聚乳酸材料成本低廉易得,过滤效果和降温效果极佳,适合推广应用;同时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聚乳酸丝束成型滤嘴棒香片的成型设备与工艺,可产业化应用,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滤嘴棒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聚乳酸丝束成型滤嘴棒香片及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卷烟滤嘴棒是卷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过滤烟气,减少烟气中的有害成分;滤嘴棒作为吸烟者与主流烟气之间的桥梁,不仅能滤除烟气中的部分有害成分,而且在卷烟上接装滤嘴,可以有效截留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总粒相物,降低焦油含量,减少烟气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低温不燃烧烟草的研发,卷烟滤嘴棒已经从普通的单一醋酸纤维过滤嘴,向多元滤嘴,以及多种材料制成的过滤嘴方向发展。这些新型的过滤嘴正逐渐得到卷烟制造商和消费者的青睐。增香保润型功能性滤嘴也逐渐增多,目前用的较多的是含滴丸过滤嘴和含香料线过滤嘴来实现增香保润,但含滴丸过滤嘴由于其使用的方便性问题和成本问题目前在国产卷烟中使用的较少;而香料线由于其材料和负载量的限制,无法达到有效的增香效果。所以在滤嘴棒中添加香片的观念应运而生,添加香片之后复合成型的滤嘴棒增香效果持久、淡化低温不燃烧烟草的异味效果较好,已成为众多滤嘴棒厂家的重点研究对象,但是目前的技术工艺中,香片的载体主要是无纺布,因无纺布的成本低廉、易得,采用无纺布浸泡吸附香料后复合成型于滤嘴棒中;但是无纺布香片也有明显弊端,无纺布不能降解,对于环境有污染,不符合新型烟草的规范。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滤嘴棒香片由无纺布为载体,不能完全降解,而现有技术中缺乏可以完全降解的卷烟滤嘴棒香片载体,同时缺乏相应的成型设备及工艺,阻碍了滤嘴棒功能性增加和环保性滤嘴棒生产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乳酸丝束成型滤嘴棒香片及成型设备,以聚乳酸丝束成型滤嘴棒香片,同时公开了相应的成型设备与工艺,成型的滤嘴棒增香效果理想,同时可完全降解,适合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聚乳酸丝束成型滤嘴棒香片,包括中间的聚乳酸薄片和两面交叉交错编织于聚乳酸薄片上的的聚乳酸丝束,交叉交错的聚乳酸丝束之间形成规格分布的吸附孔,所述聚乳酸薄片厚度为0.05-0.1mm,编织的聚乳酸丝束之间的角度为0-90°,所述吸附孔为菱形,吸附孔位置贯穿聚乳酸薄片。
进一步的,所述聚乳酸薄片两面交叉交错编织的聚乳酸丝束之间的角度相同或不同,交叉交错编织的聚乳酸丝束为每股1-10根聚乳酸丝束;
所述交叉交错编织的聚乳酸丝束的角度为15°、30°、45°、60°、75°和9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乳酸丝束成型滤嘴棒香片成型设备;
所述聚乳酸丝束成型滤嘴棒香片成型设备包括安装在操作台上的薄片成型装置、丝束编织装置、香片成型装置和吸附加香装置,丝束编织装置并列设置在薄片成型装置两侧,前端通过传送带与香片成型装置连接,香片成型装置后端安装吸附加香装置;
所述薄片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熔体装置、压膜装置,所述熔体装置底部为加热底座,加热底座上端为容纳腔体体,容纳腔体体的上盖上安装搅拌装置,同时在上盖和容纳腔体体底部安装加压接头和排料管道,所述压膜装置底部为光滑的底板,两侧固定安装侧板,侧板的底部安装可滑动的压膜辊,侧板上端固定支撑台并通过转轴安装压膜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成云;杨永平,未经杨成云;杨永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08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