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园林养护用土壤修复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79784.2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0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林亮;杨莉;徐亮;郭开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亮;杨莉;徐亮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园林 养护 土壤 修复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园林养护用土壤修复处理装置,包括车体、套管和搅拌箱;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设计合理,工作时,通过推杆和移动轮推动车体移动,小型柴油机带动主动轮旋转,并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一从动轮转动,从而带动翻土刀片进行翻土作业,通过加料口加入配比肥料,主动轮通过第二皮带带动第二从动轮和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搅拌叶片转动,实现对配比肥料的均匀搅拌,且搅拌成本更低,而后开启电控阀,肥料通过下料管和横板均匀播撒,最后通过锁紧螺母调节U型滑动架至合适和高度,通过平复刀头平复土壤,在照明灯的作用下,适用时间范围更广,在挂钩和置物盒的作用下,可安置空间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节能型园林养护用土壤修复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
目前,现有的土壤修复处理装置直接将药物或者肥料喷涂于土壤表面,导致土壤修复速度慢,吸收效率低,同时现有的土壤修复处理装置体积较大,运转不便,采购和使用成本高昂,功能单一。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园林养护用土壤修复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园林养护用土壤修复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园林养护用土壤修复处理装置,包括车体、套管和搅拌箱,所述车体下端中部设置有土壤平整模块,所述车体下端左侧通过固定座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上套设有若干翻土刀片,所述第一旋转轴前部边缘设置有第一从动轮,所述车体上端左侧设置有小型柴油机,所述小型柴油机前端左侧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一皮带连接第一从动轮,所述车体上端中部设置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左右两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箱内部下侧设置有隔板隔板,所述搅拌轴下端贯穿隔板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搅拌箱内部下侧且位于隔板下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中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隔板下端左侧设置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下端贯穿车体连接有横板,所述下料管内部上侧设置有电控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体下端右侧转动连接有移动轮,所述车体右端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右部套设有握把,所述车体上端右侧边缘设置有置物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土壤平整模块包括套管、U型滑动架、平复刀头和锁紧螺母,所述车体下端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下部共同滑动连接有U型滑动架,所述U型滑动架下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平复刀头,所述套管侧端设置有若干锁紧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体左端中部内嵌设置有电池,所述车体左端中部且位于电池左侧设置有照明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箱上端中部设置有加料口,所述搅拌箱右端上侧设置有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旋转轴前部套设有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皮带连接主动轮,所述搅拌箱右端上侧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电性连接电控阀和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亮;杨莉;徐亮,未经林亮;杨莉;徐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797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