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77107.7 | 申请日: | 2019-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3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高仕长;陈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 代理公司: | 重庆项乾光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4 | 代理人: | 高姜 |
| 地址: | 40004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解剖 接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包括形状与跟骨表面相匹配的板体、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克氏针孔和螺钉孔组;所述板体的上、下表面与侧面之间,相邻两侧面之间均通过圆角过渡。所述板体包括头部、颈部、体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为接骨板前缘,其距离跟骰关节2mm,其上缘、下缘与跟骨头上下缘一致;所述颈部位于跟骨颈与跟骨体交界处;所述体部上、下缘平行于后关节面,向上延伸至关节面顶点,覆盖跟骨整个丘部;所述尾部在跟骨体部与结节部交界处,其向下方弯曲,覆盖跟骨体部的后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具有高强度、低切迹、固定可靠、便于跗骨窦横切口置入等特点,适用于固定多种类型的跟骨骨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经跗骨窦入路放置的跟骨解剖接骨板。
背景技术
跟骨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65%-75%为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式,然而传统跟骨扩展入路的复位固定术后伤口感染及皮缘坏死的发生率很高。采用微创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在术前等待时间、切口并发症等方面都显著优于传统切口的复位固定术,但目前尚无合适的跟骨解剖接骨板来配合微创手术切口完成跟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该接骨板强度高、固定稳定,适合微创手术切开复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包括形状与跟骨骨表面相匹配的板体、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克氏针孔和螺钉孔组;所述板体的上、下表面与侧面之间,相邻两侧面之间均通过圆角过渡。
所述板体包括头部、颈部、体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为接骨板前缘,其距离跟骰关节2mm,其上缘、下缘与跟骨头上下缘一致;所述颈部位于跟骨颈与跟骨体交界处;所述体部上缘平行于后关节面,向上延伸至关节面顶点,覆盖跟骨整个丘部;所述尾部在跟骨体部与结节部交界处,其向下方弯曲,覆盖跟骨体部的后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螺钉孔组包括圆形锁定螺孔和椭圆普通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锁定螺孔包括直径为3.5mm的圆形锁定螺孔Ⅰ和直径为2.4mm的圆形锁定螺孔Ⅱ。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锁定螺孔Ⅰ分布于板体的头部和尾部;位于头部的圆形锁定螺孔Ⅰ呈纵向排列,与跟骰关节面平行;位于板体尾部的圆形锁定螺孔Ⅰ排列与接骨板的弧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椭圆普通螺孔位于体部远端,所述圆形锁定螺孔Ⅱ位于体部近端,其螺孔排列方向与跟骨丘部的弧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椭圆普通螺孔的长径为4mm;短径为3.5mm。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圆形锁定螺孔和椭圆普通螺孔相互间距为3mm,所述圆形锁定螺孔和椭圆普通螺孔边缘与板体边缘距离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的上、下表面和侧面之间的圆角半径为0.5mm;所述板体相邻两侧面之间的圆角半径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克氏针孔的直径为2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高强度、低切迹、固定可靠、便于跗骨窦切口微创置入等特点,适用于多种跟骨骨折类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跟骨固表面的示意图;
图2为接骨板圆角过渡处的示意图;
图3为接骨板实体和螺钉孔的设计示意图;
图4为接骨板的定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77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眩光的道路照明灯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手臂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