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止水盖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69410.2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4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徐耀;李蓉;李敬玮;孟川;刘思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E02B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止水 盖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一种新型止水盖板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盖板,盖板两侧的下侧面均设有若干凸起,盖板通过胶粘剂层粘接在面板混凝土层的表面上,盖板的内侧填充有塑性填料层,面板混凝土层上开有V型的接缝槽,接缝槽内放置实心的橡胶棒,改善盖板与面板混凝土的连接方式,附着力强,施工工艺简单,对面板混凝土不造成二次损伤,且在寒冷地区的水位变动区无膨胀螺栓冻胀脱落风险,新型止水盖板结构可以与混凝土形成良好的结合,进行快速高效的连接,可有效提高止水能力,规范化施工工艺,极大地改善最终止水效果,加快施工进程和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止水盖板结构,适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表层止水。
背景技术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以其经济性和安全性而在世界各地被广泛采用,且逐渐成为高坝和大型工程的优选坝型。大坝的止水,尤其面板接缝的止水是工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事关大坝的安全、使用寿命和经济运行。
混凝土面板坝防渗面板接缝的传统止水结构一般是由三道止水构成,即底部金属止水片、中间PVC塑料或橡胶止水带以及表层塑性嵌缝止水,近年来多将中间止水带提至表层改为两道止水结构。面板接缝表层止水是大坝第一道防渗体系的关键环节,若其在任一环节发生渗漏,同时在大坝堆石体的过渡料对垫层料的支撑、反滤保护作用失效时,垫层料就会在一定水头的渗流作用下出现渗透破坏,造成垫层料流失,形成逐步扩大的渗流通道,引起面板脱空、塌陷,最终影响整个坝体的稳定安全。
在面板接缝表层止水设计中,通常采用在塑性嵌缝止水表面设置防护盖板。我国目前普遍采用柔性防水卷材作为防护盖板,常用的有三元乙丙板、橡胶板、PVC卷材和复合橡胶板等。由于三元乙丙板具有良好的耐老化和耐高低温性能,目前使用较多的盖板或复合盖板表层均为三元乙丙板。
传统止水盖板固定工序较复杂,通常采用膨胀螺栓和角钢或扁钢固定,同时在面板上开孔,对面板形成二次破坏,接口处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蚀,降低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而且盖板两侧不易压实,易形成止水薄弱点,膨胀螺栓止水固定件在寒冷地区的水位变动区存在冻胀脱落风险,最终达不到防渗的效果。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止水盖板结构,使盖板更好地与混凝土面板结合,增强防渗止水效果,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止水盖板结构,改善盖板与面板混凝土的连接方式,附着力强,施工工艺简单,对面板混凝土不造成二次损伤,且在寒冷地区的水位变动区无膨胀螺栓冻胀脱落风险。新型止水盖板结构可以与混凝土形成良好的结合,进行快速高效的连接,可有效提高止水能力,规范化施工工艺,极大地改善最终止水效果,加快施工进程和提高施工质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止水盖板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盖板,所述盖板两侧的下侧面设有若干凸起,所述盖板通过胶粘剂层粘接在面板混凝土层的表面上,所述盖板的内侧填充有塑性填料层,所述面板混凝土层上开有V型的接缝槽,所述接缝槽内放置实心的橡胶棒。
优选的,所述盖板之间的连接采用搭接或对接的连接方式。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厚度通常为5-10mm,所述盖板为三元乙丙板、橡胶板、PVC卷材、复合橡胶板其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盖板包括圆弧段和水平段,所述凸起位于水平段的下侧面,所述圆弧段和水平段之间通过弯曲段平滑连接。
优选的,所述凸起的间距为3-5mm,所述凸起的形状呈顶部窄底部宽,且底部为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所述凸起的高度为5-6mm,凸起的顶部高度为2-3mm,宽度为3-4mm,凸起的底部高度为3-4mm,宽度为4-5mm。
优选的,所述胶粘剂层采用的胶粘剂强度、粘度需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固化时间满足施工需要,可选用种类为环氧类、聚脲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694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