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桩基导管存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60710.4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7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制华;胡进源;赵有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娓娓;晁璐松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桩基 导管 存放 装置 | ||
1.一种桩基导管存放装置,包括存放桩基导管的架体,所述桩基导管包括桩基长管(1)和桩基短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外框龙骨、纵向内部分隔龙骨、横向内部分隔龙骨和底托龙骨,
所述外框龙骨包括立柱(3)、底梁(4)、中梁(5)和顶梁(6),
所述立柱(3)位于架体的四角处,所述底梁(4)的两端固定连接相邻的两根立柱(3)底部之间,所有底梁(4)等高固定连接,所述中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相邻的两根立柱(3)中部之间,所有中梁(5)等高固定连接,所述顶梁(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相邻的两根立柱(3)顶部之间,所有顶梁(6)等高固定连接,
所述横向内部分隔龙骨均为平面网格型龙骨,横向内部分隔龙骨沿立柱(3)的高度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层分隔龙骨(7)、中层分隔龙骨(8)和顶层分隔龙骨(9),网格的尺寸上下对应并且均大于桩基导管的直径,所述底层分隔龙骨(7)为长管分隔龙骨,位于架体的底部、底梁(4)标高的上方,底层分隔龙骨(7)在架体内全截面设置,所述中层分隔龙骨(8)位于架体的中部、四周与中梁(5)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顶层分隔龙骨(9)位于架体的顶部、四周与顶梁(6)的内侧固定连接,
所述纵向内部分隔龙骨包括固定连接在外框龙骨四个侧面、竖向间隔沿架体通高设置四侧分隔龙骨(10),还包括上下对齐连接各层网格交叉点、沿架体通高设置的网格分隔龙骨(11),所述底层分隔龙骨(7)的四周与四侧分隔龙骨(10)固定连接,
所述中层分隔龙骨(8)的上方还增设有在架体内部分截面设置的短管分隔龙骨(12),所述短管分隔龙骨位于中梁(5)的上方,短管分隔龙骨(12)靠近架体的一侧并与其周围的立柱(3)、四侧分隔龙骨(10)和网格分隔龙骨(11)固定连接,
所述底托龙骨包括长管底托龙骨(13)和短管底托龙骨(14),所述长管底托龙骨(13)的四周与底梁(4)的内侧固定连接,长管底托龙骨(13)为平面龙骨,长管底托龙骨(13)上设有加密杆(17),以长管底托龙骨(13)为底,以底层分隔龙骨(7)、中层分隔龙骨(8)和顶层分隔龙骨(9)的上下连通空间形成容纳桩基长管插入的长管插槽,短管底托龙骨(14)为平面龙骨,短管底托龙骨(14)上设有加密杆(17),以短管底托龙骨(14)为底,以短管分隔龙骨(12)和顶层分隔龙骨(9)的上下连通空间形成容纳桩基短管插入的短管插槽,
所述网格分隔龙骨之间、顶层分隔龙骨(9)的下方还固定连接有供工人操作的水平踏台,所述水平踏台截断此处的网格分隔龙骨,并且顶层分隔龙骨(9)对应水平踏台的位置设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导管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龙骨均为角钢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导管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内部分隔龙骨、横向内部分隔龙骨和底托龙骨均为方钢管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导管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踏台包括位于短管分隔龙骨的上方位置、错开短管插槽的第一踏台(15),还包括位于中层分隔龙骨(8)的上方位置、错开长管插槽的第二踏台(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导管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的底端低于底梁(4)的下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导管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的顶端高于顶梁(6)的上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导管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内部分隔龙骨的网格的尺寸相同或者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导管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杆包括一组沿架体同一方向紧密通长并列的杆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导管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4)在架体上对称设有两根或围绕架体四周设置四根,所述中梁(5)围绕架体四周设置四根,所述顶梁(6)围绕架体四周设置四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6071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爬模装置的附墙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