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白蚁柔性直流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52405.0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2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余德平;刘焕新;李金堂;孟益标;梁增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蚁 柔性 直流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环保又能满足白蚁地区直流电缆长期稳定运行的敷设要求的防白蚁柔性直流电缆,包括至少两根截面为圆形的导体与导体屏蔽层,在每个导体屏蔽层外还设有绝缘套、绝缘屏蔽层、半导电缓冲层与金属屏蔽层,在金属屏蔽层外包覆有的包带,在包带外侧设有外护套,在包带与金属屏蔽层的空隙处设有电缆填充物。本实用新型防白蚁型±10kV柔性直流电缆结构为:导体+导体屏蔽+绝缘屏蔽+金属屏蔽+填充+包带+高硬度特种聚烯烃护套。经试验研究表明白蚁啃咬东西的极限硬度为邵氏硬度D70,当材料的硬度达到邵氏硬度D70以上表面光滑,白蚁就无从下口无法蛀蚀该物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既环保又能满足白蚁地区直流电缆长期稳定运行的敷设要求的防白蚁柔性直流电缆。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交流发电相对比较简单,不需整流,以及交流输电便于变压,便于采用高压输电以降低损耗,交流输电一直是输电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输送容量和距离的增加,交流输电中的稳定问题及切断故障下的短路容量等问题日益复杂化,在大功率可控硅、直流输电自动控制等新技术的开发的今天,直流输电技术成为可能并且发展很快,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相比,其优点如下:(1)不存在稳定问题。(2)直流输电不仅本身无稳定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它两端交流系统的稳定性。(3)直流线路造价低,约为同级电压交流线路的65%,有色金属消耗量小。(4)输送容量大。直流输电可输送的功率约为同等电压交流输电功率的1.5倍。(5)线路损失小。直流输电没有无功电流,线路的电流及功率损耗比交流输电小。(6)直流输电对功率及输电电压增高的适应性强。(7)输电可靠性高。(8)直流输电下潮流的控制比交流容易。(9)直流输电对通讯的干扰小,并网及解列操作比交流简单,可联结不同频率的系统等。
±10kV柔性直流电缆用于直流输电线路上。在我国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湖北、云南、海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时有发生电缆被白蚁蛀蚀引起的电缆短路、火灾等事故,而普通的±10kV柔性直流电缆不具备防白蚁的特性,当电缆敷设在有白蚁活动的区域时,就很容易被白蚁给蛀蚀,造成电缆短路、火灾等事故,给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普通±10kV柔性直流电缆的结构为:导体+导体屏蔽+ 绝缘屏蔽+金属屏蔽+填充+包带+外护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普通的±10kV柔性直流电缆不具备防白蚁的特性,当电缆敷设在有白蚁活动的区域时,就很容易被白蚁给蛀蚀,造成电缆短路、火灾等事故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既环保又能满足白蚁地区直流电缆长期稳定运行的敷设要求的防白蚁柔性直流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防白蚁柔性直流电缆,包括至少两根截面为圆形的导体与导体屏蔽层,在每个导体屏蔽层外还设有绝缘套、绝缘屏蔽层、半导电缓冲层与金属屏蔽层,在金属屏蔽层外包覆有的包带,在包带外侧设有外护套,在包带与金属屏蔽层的空隙处设有电缆填充物。在本技术方案中,防白蚁型±10kV柔性直流电缆结构为:导体+导体屏蔽+绝缘屏蔽+金属屏蔽+填充+包带+高硬度特种聚烯烃护套。经试验研究表明白蚁啃咬东西的极限硬度为邵氏硬度D70,当材料的硬度达到邵氏硬度D70以上表面光滑,白蚁就无从下口无法蛀蚀该物体。
防白蚁型±10kV柔性直流电缆的外护套材料采用高硬度特种聚烯烃材料,该种材料在经过挤塑机和专用模具挤包在电缆绝缘线芯外面,挤出成型的高硬度特种聚烯烃护套,其具有硬度高(可达邵氏硬度D70以上),表面光滑的特点,因此完全可以抵御白蚁的蛀蚀,为直流电缆线路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作为优选,所述外护套的硬度大于邵氏硬度D70。
作为优选,所述外护套采用高硬度特种聚烯烃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两根金属屏蔽层相切。
作为优选,所述导体线径相同且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52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场景视屏的AI分析仪
- 下一篇:一种注塑模具的夹紧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