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抽油杆扶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51842.0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8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徐谷林;刘彩娥;马江峰;刘畅;常大伟;李伊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钧翔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韩战涛 |
地址: | 719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油杆 扶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油杆扶正器,包括扶正器端头,所述扶正器端头上一体成型有多个扇形支撑筋,所述扇形支撑筋之间形成主流道,所述扶正器端头的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次级流道,所述扇形支撑筋的内侧为内螺纹,且扇形支撑筋之间螺纹连接有对称的两个卡箍件,两个所述卡箍件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二次级流道,且两个卡箍件和扶正器端头之间共同连接有导流轮,两个所述卡箍件上均一体成型有卡环。本实用新型既可分担了液柱对于扶正器端头的端面冲击荷载,降低了对抽油杆的冲击力,也缓解了液柱对扶正器端头抽油杆杆体的腐蚀,同时降低了扇形支撑筋之间的流道流通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油杆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油杆扶正器。
背景技术
抽油杆是抽油机井的细长杆件,下接抽油泵起传递动力的作用,在抽油杆使用过程中,需要扶正器避免抽油杆发生径向弯曲和跳动,保证抽油杆的使用稳定性;
而实际使用中,尽管扶正器的端面采用流线型设计,但是对于扶正器端面的冲击力仍然较大,不能分担对于扶正器的冲击载荷,不能缓解扶正器端头的抽油杆的腐蚀情况,导致断杆的概率依然不能降低,且传统的扶正器的分流导向仅通过耐磨块之间的导流槽进行,不利于提高导油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抽油杆扶正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抽油杆扶正器,包括扶正器端头,所述扶正器端头上一体成型有多个扇形支撑筋,所述扇形支撑筋之间形成主流道,所述扶正器端头的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次级流道,所述扇形支撑筋的内侧为内螺纹,且扇形支撑筋之间螺纹连接有对称的两个卡箍件,两个所述卡箍件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二次级流道,且两个卡箍件和扶正器端头之间共同连接有导流轮,两个所述卡箍件上均一体成型有卡环,两个所述卡箍件、扶正器端头中部和卡环之间共同连接有抽油杆。
优选地,两个所述卡环的外壁上共同螺纹连接有紧固环。
优选地,所述导流轮的上下两端均一体成型有限位环,所述扶正器端头与卡箍件对应的一端均开设有环形放置凹槽。
优选地,所述导流轮上焊接有多个倾斜的导流叶。
优选地,所述扶正器端头上对应两个第一次级流道的位置均开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与第一次级流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扶正器端头采用内凹式流线型设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好处:
1、本实用新型当抽油杆在做往复运动时,使得液柱的冲击载荷对扶正器端头作用时,通过第一次级流道起到缓冲作用,使得液柱的冲击载荷通过导流槽的引动转换成导流轮的驱动力,再使导流轮转动对第二次级流道进行引导,使得流体可从第二次级流道穿出,使得既可分担了液柱对于扶正器端头的端面冲击荷载,降低了对抽油杆的冲击力,降低断杆的概率,也缓解了液柱对扶正器端头抽油杆杆体的腐蚀,同时降低了扇形支撑筋之间的流道流通压力;
2、同时卡箍件配合卡环提高了扶正器对于抽油杆的扶正效果,更好的避免抽油杆往复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径向弯曲和跳动,降低发生对油管偏磨的问题,从而降低对油管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抽油杆扶正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抽油杆扶正器的导流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抽油杆扶正器的扶正器端头示意图。
图中:1抽油杆、2紧固环、3卡环、4第二次级流道、5导流轮、6卡箍件、7扇形支撑筋、8限位环、9第一次级流道、10扶正器端头、11导流槽、12导流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钧翔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钧翔管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51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抹灰机旋转上料轮
- 下一篇:一种土壤检测用采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