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铜生产用废气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48655.7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4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嘉能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2 |
代理公司: | 天津玺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7 | 代理人: | 陈杰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铜 生产 废气 处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解铜生产用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一端设置有排液管,所述储液箱的一端靠近排液管的后方设置有水位同步机构,所述储液箱的一端靠近排液管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储液箱的另一端设置有储气室,所述储液箱与储气室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储气室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的内部设置有三组固定机构,所述过滤室的一端设置有排气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解铜生产用废气处理设备,可以使废气与碱性吸收液充分接触,废气吸收效果较好,避免碱性吸收液添加过多流入储气室内,便于对其进行控制,便于对聚丙烯空心球填料层进行更换,操作比较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解铜生产用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废气处理设备,主要是指运用不同工艺技术,通过回收或去除、减少排放尾气的有害成分,达到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一种环保设备,让环境不受到污染,在电解铜时会产生酸雾与硫化氢的有害气体,通过废气处理设备可以除去酸雾与硫化氢使气体达到可以排放的标准;现有的电解铜生产用废气处理设备有一些缺点,首先,废气直接通过填料层吸收导致填料层更换频率过快,且吸收效率低,其次,填料层不方便拆卸,更换非常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这种电解铜生产用废气处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铜生产用废气处理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解铜生产用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一端设置有排液管,所述储液箱的一端靠近排液管的后方设置有水位同步机构,所述储液箱的一端靠近排液管的上方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储液箱的另一端设置有储气室,所述储液箱与储气室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储气室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的内部设置有三组固定机构,所述过滤室的一端设置有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水位同步机构包括螺纹连接管、连通管,所述螺纹连接管与储液箱之间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连接管的外表面通过螺纹孔与储液箱活动连接,所述连通管的下端与螺纹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为高透光性材料。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槽、滑板、固定板,所述过滤室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滑板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外表面与滑板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板的内部设置有聚丙烯空心球填料层,所述聚丙烯空心球填料层的外表面与滑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储液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储液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箱的上端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下端与储液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为L形,所述进气管的底端位于储液箱的内部底端。
优选的,所述储气室与储液箱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外表面与储液箱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高度为储液箱高度的八分之七,所述储液箱、过滤室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外表面分别与储液箱、过滤室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数量为四组。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外表面与过滤室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的内部设置有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电解铜生产用废气处理设备,通过螺纹连接管拧入螺纹孔的内部使连通管固定在储液箱的一端,通过进液管将碱性吸收液通入储液箱的内部,且将废气通过进气管通入碱性吸收液中,通过碱性吸收液可以中和部分废气中的酸性气体,且废气通过进气管通入储液箱的底部,可以使废气与碱性吸收液充分接触,废气吸收效果较好,且通过连通管可以观察储液箱内部的碱性吸收液的液位,避免碱性吸收液添加过多流入储气室内,便于对其进行控制,通过滑槽可以将滑板滑入到储液箱的内部,且通过聚丙烯空心球填料层可以对废气中不能中和的废气进行吸收,且将滑板从滑槽内部抽出可以对聚丙烯空心球填料层进行更换,操作比较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嘉能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嘉能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86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