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故障气动排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32405.4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5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思聪;王金帅;李鹏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铭阳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F15B1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孙玲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故障 气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变压器事故排油管路的气动开启方案,由气动阀门和爆破片组件及气动控制系统构成。当变压器出现严重故障需要排油时,通过气动控制系统先开启爆破片,然后开启气动阀门,实现在安全区域远程手控或电控变压器排油。同时气动控制系统可以开启设置在阻燃气体管路上的气动阀门向变压器内注入阻燃气体,实现防火和灭火;同时还能实现储油柜截流和定向排油;同时增加了决定变压器故障排油和注氮的光检测和压力检测必要条件。本方案解决了现有设备无法在变压器危险时安全排油及现有排油注氮系统启动不可靠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变压器故障气动排油系统,属于电力设备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电力系统规范,中大型变压器在发生重大故障出现燃烧风险时,应将变压器内部绝缘油迅速排放到事故储油池。但是,目前在网运行设备和变电站设计,变压器事故排油管路是通过手动闸阀和人工击碎玻璃密封片开启事故排油。当变压器出现燃烧风险时,操作人员需冒生命危险开启阀门和击碎玻璃片,如果变压器已经燃烧,通常无法再实现排油,只能任凭变压器燃烧和爆炸。为解决这一风险问题,变压器管理单位采用了将变压器排油管路引到防火墙另一侧设置阀门,降低变压器燃烧时开启阀门的风险,但储油池入口的玻璃密封板仍然无可靠的方案远控击破。另外,目前电网系统采用的排油注氮系统,由于执行机构多为机械连锁和电控,也存在动作可靠性差,误动风险大等问题,且在排油阀后端没有密封保护,阀门误动后直接将变压器油排放,造成事故,产生巨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压器故障气动排油系统,该装置能在变压器出现故障有火灾危险时,实现非电控远程快速开启变压器排油阀门,并关断储油柜与变压器连接阀门,同时向变压器内部注入阻燃气体,实现灭火和防火,同时能避免误操作和误触发,也能确保正常运行时排油管路密封可靠。
本发明创造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压器故障气动排油系统,变压器排油口连接了气动排油装置和控制气动排油装置的气动控制系统;气动排油装置由气动排油阀串联爆破片组件构成,或由两个串联的气动排油阀和气动密封阀构成;控制气动排油阀开启及爆破片爆开的各路气动控制管路连接至气动控制系统,气动控制系统是由排油控制阀、爆破片控制阀、压力表和气源构成的气动控制柜形式。
在变压器排油口连接气动排油阀,气动排油阀的出口连组件管路和爆破片,爆破片的出口经管路进入地下排油池;组件管路上设置进气口并连接爆破片开启控制管路至气动控制系统;气动排油阀的控制部连接排油开启控制管路和排油关闭控制管路至气动控制系统;其中爆破片开启控制管路依次连接爆破片开启控制阀、减压阀及气源总阀,用于控制爆破片开启;排油开启控制管路和排油关闭控制管路分别连接至换向阀,再依次连接排油控制阀、减压阀及气源总阀,用于控制气动排油阀开启和关闭。
变压器油箱连接了阻燃气体管路,经阻燃气体管路阀门和减压阀连接至阻燃气瓶的总阀门。
变压器油箱连接了阻燃气体管路,阻燃气体管路上设有阻燃气体管路气动阀,阻燃气体管路气动阀的控制部连接管路至气动控制系统,并通过气动控制系统内设置的阻燃气体控制阀控制。
在变压器上部的储油柜出口管路上连接储油柜气动截流阀,储油柜气动截流阀的控制部连接管路至气动控制系统,储油柜气动截流阀通过气动控制系统内设置的储油柜截流控制阀控制。
在变压器上部的储油柜出口管路上连接储油柜气动排油阀,储油柜气动排油阀的控制部连接管路至气动控制系统,储油柜气动排油阀通过气动控制系统内设置的储油柜排油控制阀控制。
在变压器上设置了检测变压器油箱内部光信号的光电传感器,该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火光信号时,作为必要条件之一,触发气动排油装置开启和阻燃气体管路气动阀开启。
在变压器上设置了检测变压器油箱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检测到60KPa及以上压力时,作为必要条件之一,触发气动排油装置开启和阻燃气体管路气动阀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铭阳,未经孙铭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324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导充气机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