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蚕蛹油生产过程去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25414.0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5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任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嘉缌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14 | 分类号: | C11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吴昌旭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蚕蛹 生产过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蚕蛹油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蚕蛹油生产过程去味设备,包括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底端设置有支腿,所述安装台顶端中部通孔内安装有去味筒,所述去味筒下侧设置有喷汽件,所述喷汽件与去味筒底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喷汽件喷嘴端贯穿去味筒底壁伸入其内腔,所述喷汽件右端连接有进汽管,所述进汽管另一端连接有蒸汽设备,所述喷汽件上设置有送气泵,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导油网组,能够使得蚕蛹油形成薄层沿着金属导油网垂直向下流动,从底部向上升起的水蒸汽能够充分与蚕蛹油高效率接触,大大提高了油脂的一次去味效果,同时本装置还设置有油脂循环管道,能够对蚕蛹油进行多次除味,进一步确保去味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蚕蛹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蚕蛹油生产过程去味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蚕业大国,蚕蛹作为缫丝副产品,每年可产近20万吨的干蛹,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油脂资源。以蚕蛹油为例,脂肪占蚕蛹鲜重的9%~10%,或占干重的28%~30%。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0%,磷脂、甾醇等约占4%,不饱和脂肪酸约占75%。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各种成分功能不一,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改善肝脏等诸多生理学功能,因此,蚕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一直是蚕蛹资源高值化利用的重点成分。
油脂脱臭是利用油脂内臭味物质和甘油三酯的挥发性差异大,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借助水蒸气蒸馏除去臭味物质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油脂要先加热,最后完成脱臭后,又要将高温的油脂冷却,方便储存。
现有技术的油脂脱臭装置中,待脱臭油脂从脱臭锅的顶部进入脱臭锅,水蒸气从脱臭锅侧壁的中上部进入脱臭锅,待脱臭油脂与水蒸气在脱臭锅中不是逆向接触,因此待脱臭油脂与水蒸气接触的不充分,这样就会使待脱臭油脂的脱臭不完全,脱臭效果不佳。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蚕蛹油生产过程去味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蚕蛹油生产过程去味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蚕蛹油生产过程去味设备,包括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底端设置有支腿,所述安装台顶端中部通孔内安装有去味筒,所述去味筒下侧设置有喷汽件,所述喷汽件与去味筒底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喷汽件喷嘴端贯穿去味筒底壁伸入其内腔,所述喷汽件右端连接有进汽管,所述进汽管另一端连接有蒸汽设备,所述喷汽件上设置有送气泵,所述去味筒内腔上部设置有暂存筒,所述暂存筒顶端与去味筒内腔顶壁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暂存筒顶端中部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顶端贯穿去味筒顶壁连接外部供油设备,所述暂存筒底端设置有导油网组,所述去味筒底端左侧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去味筒下侧设置有油箱,所述出油管连接油箱顶壁油口,所述油箱上设置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顶端贯穿去味筒顶壁连接暂存筒,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有抽油泵,所述油箱内设置有臭味分子浓度检测器,所述去味筒顶壁右侧设置有出汽管,所述出汽管连接外部净化设备,所述出汽管内设置有排风扇。
优选的,所述喷汽件包括有圆形空壳,所述圆形空壳右侧设置有进汽连接管,所述圆形空壳顶端呈环形分布有蒸汽喷嘴。
优选的,所述导油网组包含多组环形金属导油网,多组所述环形金属导油网直径呈递减趋势,多组所述环形金属导油网网之间为大环套小环的分布方式。
优选的,所述环形金属导油网截面为折叠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蒸汽喷嘴分布在相邻的所述环形金属导油网的间隔区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导油网组,能够使得蚕蛹油形成薄层沿着金属导油网垂直向下流动,从底部向上升起的水蒸汽能够充分与蚕蛹油高效率接触,大大提高了油脂的一次去味效果,同时本装置还设置有油脂循环管道,能够对蚕蛹油进行多次除味,进一步确保去味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嘉缌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嘉缌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25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B接线端子防松脱结构
- 下一篇:一种噪声自动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