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冷服务器供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13328.8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4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黃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G06F1/2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刘雪萍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服务器 供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服务器供电装置,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一CPU和第二CPU,所述第一CPU直接连接供电电源,在第一CPU和第二CPU之间的冷水管上方附着一层绝缘材料,在所述绝缘材料上设置线缆;所述线缆一端电连接供电电源,另一端电连接远离供电电源的第二CPU。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冷管线占用空间转化为对硬件设计较为有利的结合,使的材料附于水冷管上方,在过绝缘材料上设置通电线缆,通电线缆穿越CPU但由于间隔一水冷管线的厚度,不至影响CPU效能。且解决了服务器左右两个模块的供电问题,无需透过PCB走大电流即可实现供电,大幅度降低PCB成本,并PCB得更容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务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服务器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服务器散热需求渐趋庞大,服务器系统风扇动辄五六千转至上万转速,而在线缆的设计上若因为线缆超长有可能造成开机之后风扇打线,造成线缆外皮打破了之后能产生短路或其他损害,且不易在初期被发现而受重视。因此,使用水冷为另一未来趋势。
一般水冷机制管线如图1所示,以此板型为例,电源从右侧下方输入,很难经过板上PCB穿越CPU与内存区域供给到左方模块,而在PCB上直接走大电源可能对CPU或PCB板电路信号造成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这种不利影响,采用将PCB迭层与铜厚增加,可透过PCB走大电流的方法解决两个模块的供电问题,但这种作法PCB成本会大幅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服务器供电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冷服务器供电装置,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一CPU和第二CPU,所述第一CPU直接连接供电电源,在第一CPU和第二CPU之间的冷水管上方附着一层绝缘材料,在所述绝缘材料上设置线缆;所述线缆一端电连接供电电源,另一端电连接远离供电电源的第二CPU。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材料为长条状柔性树脂,所述绝缘材料与第一CPU和第二CPU均相隔冷水管。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水管紧贴第一CPU和第二CPU,且所述冷水管依次经过第一CPU、第二CPU和存储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绝缘材料为涂在冷水管外表面的过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冷服务器供电装置,通过将水冷管线占用空间转化为对硬件设计较为有利的结合,使的材料附于水冷管上方,在过绝缘材料上设置通电线缆,通电线缆穿越CPU但由于间隔一水冷管线的厚度,不至影响CPU效能。且解决了服务器左右两个模块的供电问题,无需透过PCB走大电流即可实现供电,大幅度降低PCB成本,并PCB得更容易。
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水冷管线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布线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CPU;2、第二CPU;3、存储模块;4、水冷管;5、绝缘材料;6、线缆;7、供电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33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散热器组件
- 下一篇:一种可收缩把手及服务器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