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软硬结合采集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10604.5 | 申请日: | 2019-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9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邓家洪;贺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1/14 | 分类号: | H05K1/14;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徐勋夫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软硬 结合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动力电池软硬结合采集板,包括PCB板和FPC;该PCB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该FPC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通过SMT贴片连接,该第三连接端通过SMT贴片连接有镍片;借此,其实现了软板与硬板的结合,可防止电池与外界产生相对位移时出现破裂、拉断等现象,提高了使用寿命,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动力电池软硬结合采集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电路结构通常单独采用PCB板或FPC,PCB板为硬性电路板,FPC为柔性电路板;新能源动力电池单独采用PCB板的电路结构不具备柔性、弹性的性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位移时容易出现破裂的现象,而单独采用FPC板的电路结构不具备PCB板的性能,单独采用PCB板或FPC使得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电路结构设计较不合理。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软硬结合采集板,其实现了软板与硬板的结合,可防止电池与外界产生相对位移时出现破裂、拉断等现象,提高了使用寿命,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软硬结合采集板,包括PCB板和FPC;
该PCB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该FPC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通过SMT贴片连接,该第三连接端通过SMT贴片连接有镍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焊盘部、第一贴合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第二焊盘部、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焊盘部、第二焊盘部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通过SMT贴合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连接端间距布置于PCB板的左右两侧;相应地,所述FPC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FPC的第二连接端与相应的第一连接端通过SMT贴片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镍片包括主体部及一体连接于主体部的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镀锡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镍片整体呈“凸”字形结构或“一”字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凸框,所述凸框自主体部的第一侧面向外凸设。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PCB板与FPC的结合设计,使其实现了软板与硬板的结合,且由于FPC为柔性线路板,并结合镍片的设置,可防止电池与外界产生相对位移时出现破裂、拉断等现象,提高了使用寿命,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将PCB板、FPC通过SMT贴合连接的方式,使PCB板与FPC实现了一体式结构,简化了组装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大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镍片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镍片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镍片的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镍片的剥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06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雨污分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插座插片的强度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