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05537.8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1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南;李红;林年年;陈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春南 |
主分类号: | A61G7/075 | 分类号: | A61G7/075 |
代理公司: | 常德宏康亿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9 | 代理人: | 周济妹 |
地址: | 110032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西路85***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科 术后 下肢 康复 护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连接弧形固定座,支撑杆的上方连接支撑肘板,支撑杆的侧边设置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滑动装置、连接杆和固定圈,滑动装置的前端连接连接杆,连接杆的前端连接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包括固定半环、活动环、固定带和固定扣。本实用新型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便于移动时不会牵扯到伤口,且下设踏板,可用于置放脚,不用时可以折叠,便于使用,支撑杆可用于安装在病床的侧边,滑动装置带动固定圈调整之间的距离,适用于下肢不同部位的伤口,提高整体实用性,且连接棉层设置提高患者使用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普外科术后下肢康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帮助患有腿部疾病的病人进行康复锻炼的辅助装置主要为普通拐杖,其不能很好的帮助病人锻炼腿部肌肉,而且病人锻炼时会牵动伤口导致伤口裂开,使用不方便且不安全,一般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协助锻炼,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便于移动时不会牵扯到伤口,且下设踏板,可用于置放脚,不用时可以折叠,便于使用,支撑杆可用于安装在病床的侧边,滑动装置带动固定圈调整之间的距离,适用于下肢不同部位的伤口,提高整体实用性,且连接棉层设置提高患者使用舒适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连接弧形固定座,支撑杆的上方连接支撑肘板,支撑杆的侧边设置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滑动装置、连接杆和固定圈,滑动装置的前端连接连接杆,连接杆的前端连接固定圈;
所述固定圈包括固定半环、活动环、固定带和固定扣,固定半环一端安装固定扣,活动环一端连接固定带,固定半环通过固定扣和固定带与活动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肘板包括弧形支撑面、支撑板、三角形把槽和连接件,弧形支撑面设置于支撑板的上方,支撑板的下方设置三角形把槽,三角形把槽的下方连接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槽、连接头和连接螺纹,支撑杆通过连接件与支撑肘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搭脚板,搭脚板的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支撑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槽、滑块和连接块,滑槽与滑块连接,滑块安装于连接块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半环、活动环和固定带的内侧设置连接棉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支撑杆通过连接件与支撑肘板活动连接,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搭脚板,搭脚板的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支撑杆连接,使用时,支撑杆可用作于支撑拐杖,对于下肢有伤口的患者,通过固定装置将伤口处两侧固定住,便于移动时不会牵扯到伤口,且下设踏板,可用于置放脚,不用时可以折叠,便于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一种普外科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滑动装置包括滑槽、滑块和连接块,滑槽与滑块连接,滑块安装于连接块上,固定半环、活动环和固定带的内侧设置连接棉层,支撑杆可用于安装在病床的侧边,滑动装置带动固定圈调整之间的距离,适用于下肢不同部位的伤口,提高整体实用性,且连接棉层设置提高患者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春南,未经王春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055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高速钻攻中心机床
- 下一篇:一种土木工程用管件放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