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人办公桌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97644.0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40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戴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美稷家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17/00 | 分类号: | A47B17/00;B03C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田黎绒 |
地址: | 2018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办公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人办公桌,其包括:桌面,桌脚和两个导风箱;所述两个导风箱分别固定于桌面两端的下沿;所述导风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吸附室、所述吸附室内设有静电吸附板、风扇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用于为静电吸附板和风扇供电;所述箱体朝向桌面中部一侧设有与吸附室导通的出风孔、背向桌面中部一侧设有与吸附室导通的进风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克服坐在桌面两侧面对面工作的同事之间产生互相干扰的问题,提高了办公室员工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办公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多人办公桌。
背景技术
在各大公司,会议桌是一种常见的用于会议场合的办公家具。现有市场上的会议桌其采用的是统一化设计,实践中,很多办公桌被设计为多个员工公用的结构,但是实践中会存在相邻同事之间互相声音干扰的情况,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此外,目前很多大楼高层的公司往往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办公环境,其采用的大多是大楼新风系统输出的循环风,日积月累,造成办公室内粉尘含量偏高,对办公室内的人员健康造成隐患,同时因为电脑主机工作室产生的静电效应,造成电脑主机内很容易富集灰尘颗粒,因此办公室环境内粉尘含量偏高也会缩短办公室内的电脑等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多人会议桌,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办公桌,其能够克服相邻同事之间的互相干扰,净化办公室内部环境、提升办公室保内的整体工作效率。
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上:
一种多人办公桌,其包括:桌面,桌脚和两个导风箱;所述两个导风箱分别固定于桌面两端的下沿;所述导风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吸附室、所述吸附室内设有静电吸附板、风扇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用于为静电吸附板和风扇供电;所述箱体朝向桌面中部一侧设有与吸附室导通的出风孔、背向桌面中部一侧设有与吸附室导通的进风孔。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办公室内的空气由进风孔进入导风箱上的吸附室内、由处于上电状态的静电吸附板实现静电颗粒吸附,经净化的空气由出风孔离开吸附室、回到办公室内;由此降低了办公室内空气中的灰尘等有害小颗粒物的含量。员工可以通过控制风扇的启动和转速,实现空气由进风孔进入吸附室并通过出风孔输出的导流,大幅提升了静电吸附板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将出风孔设置于箱体上朝向桌面中部的一侧,将净化后的气流导向桌面底部,重点保护了一般被习惯性设置于桌面底部的电脑主机。
优选的是,上述多人办公桌中:所述桌面上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静电吸附板和风扇电连接、用于控制静电吸附板和风扇的开启/关闭。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将控制器设置于办公室员工触手可及之处,方便员工根据实际需求对经典吸附板和风扇灵活处理,同时控制器卡嵌于安装槽内,实现桌面上表面能够保持平整,防止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手肘碰撞控制器。
更优选的是,上述多人办公桌中:所述安装槽上设有透明翻盖。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以透明翻盖实现对控制器的保护,防止灰尘长时间堆积在安装槽中、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其工作稳定性。
更优选的是,上述多人办公桌中:还包括导风屏,所述导风屏与桌面固定为一体;所述导风屏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矩形槽,其上端伸出桌面上表面;其下端伸出桌面下表面。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经静电吸附板除尘的气流通过出风孔到达桌面底部,并通过导风屏输出至桌面上侧构成气流循环,之所以将导风屏的上端设置为伸出桌面上表面、避免上升气流直接吹拂到人体表面,引起办公人员的体感不适。
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多人办公桌中: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上端与桌面下侧中段相固定、其板体两侧分别正对两个导风箱上的出风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美稷家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美稷家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976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