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胃管末端避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97024.7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4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史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25/00;A61M3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末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管末端避污装置,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上半盒体、下半盒体和连接结构,上半盒体和下半盒体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接,且能够沿着连接结构的径向打开、闭合。闭合时,形成前圆通孔、后圆通孔和圆台形通孔。前圆通孔和后圆通孔直径大于胃管软管直径,圆台形通孔直径和胃管末端圆台状部分直径相匹配,前圆通孔、后圆通孔和圆台形通孔的轴向中心线重合。鼻饲后,无菌纱布块包裹胃管末端,闭合避污装置,无菌纱布块扎口处卡置于圆台形通孔内,能够有效避免污染。鼻饲时,拆解纱布块,避免了胶布粘贴纱布难以拆解,提高了工作效率;胃管软管通过前圆通孔、后圆通孔,避免了鼻饲时避污装置丢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管末端避污装置。
背景技术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胃管鼻饲后,通常对胃管末端选用无菌纱布块包裹,然后用胶布粘贴固定。由于患者每日需多次鼻饲,需要频繁拆解纱布块,而拆解时纱布块与胶布粘贴后分离困难,操作不便,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延长了鼻饲时间。同时,由于患者在睡觉、翻身过程中,常常不经意中揉搓到胃管末端,使得胃管末端包裹的纱布块易松动脱落,导致胃管末端封口处塞扣松动易开,有液体渗漏,从而造成胃管和床单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方便操作、提高医护效率,又可以有效避免污染的胃管末端避污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胃管末端避污装置,包括上半盒体、下半盒体和连接结构,上半盒体和下半盒体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接,且能够沿着连接结构的径向打开、闭合,其中:
上半盒体包括上卡扣结构、第一压槽、前上半圆孔和后上半圆孔,前上半圆孔、后上半圆孔分别位于上半盒体横向两盒侧中间位置,第一压槽位于上半盒体底面横向中间位置,第一压槽上设有上半圆台形弧面,上半圆台形弧面和胃管末端圆台状部分弧面相匹配;
下半盒体包括下卡扣结构、第一卡槽、前下半圆孔和后下半圆孔,前下半圆孔、后下半圆孔分别位于下半盒体横向两盒侧中间位置,第一卡槽位于下半盒体底面横向中间位置,第一卡槽上设有下半圆台形弧面,下半圆台形弧面和胃管末端圆台状部分弧面相匹配;
上半盒体和下半盒体闭合时,上卡扣结构和下卡扣结构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前上半圆孔、后上半圆孔分别和前下半圆孔、后下半圆孔对应形成前圆通孔、后圆通孔,上半圆台形弧面和下半圆台形弧面对应形成圆台形通孔,前圆通孔和后圆通孔直径大于胃管软管直径,圆台形通孔直径和胃管末端圆台状部分直径相匹配,前圆通孔、后圆通孔和圆台形通孔的轴向中心线重合。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一种胃管末端避污装置,还包括第二压杆和第二卡槽,第二压杆位于前上半圆孔和第一压槽之间,第二卡槽位于前下半圆孔和第一卡槽之间,第二压杆上设有转轴结构,可向第一压槽方向压倒,第二卡槽上设有卡槽孔;
上半盒体和下半盒体闭合时,且第二压杆处于非压倒状态时,第二压杆和第二卡槽对应卡槽结合;
上半盒体和下半盒体闭合时,且第二压杆处于压倒状态时,胃管软管能够顺直通过前圆通孔、卡槽孔、圆台形通孔、后圆通孔。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一种胃管末端避污装置,上半盒体、下半盒体和连接结构为透明塑料材质,连接结构为耐折弯结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一种胃管末端避污装置,前上半圆孔、后上半圆孔、前下半圆孔和后下半圆孔弧面上,分别对应的设有和弧面相匹配的橡胶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970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测无人机减震底座
- 下一篇:三次元振动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