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温储罐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96864.1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1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徐澎飞;顾锋;陈龙;周鹏;张培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3/08 | 分类号: | F17C3/08;F17C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王苗 |
地址: | 226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温储罐,其包括罐体和分别设于罐体轴向上的两端的支撑结构。其中一个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和隔热单元。第一支撑管的内周壁上形成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一凹槽和与第一凹槽相邻的第一凸起。第二支撑管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二凹槽和与第二凹槽相邻的第二凸起。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对。隔热单元形成有至少一个缺口,隔热单元嵌入相对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使得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卡紧在缺口处,从而限制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之间的相对转动。两点式的支撑结构不仅具有防止内罐转动的效果,还取消了防转管,减少了储罐的漏热量,保证了储罐的安全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压力容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温储罐。
背景技术
低温储罐用于储存低温介质,低温介质包括液化天然气、液氧、液氮或液氩等深冷液体。低温储罐主要由内罐、外罐等其他部件所组成。其中,内罐主要用于盛装低温介质,同时是承受低温介质的压力的主要部件。外罐从外侧罩设内罐,并用于对内罐进行隔热和保护。内罐和外罐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并形成真空环境。
现有的卧式的低温储罐通常采用两点式支撑结构,即在内罐的前后封头处分别设置一个支撑结构。具体为,在外罐封头的内顶位置和内容器封头的外顶位置分别放置一支撑套管,并在两支撑套管之间放入一导热系数低的非金属隔热环,从而形成了支撑结构。
然而,上述支撑结构无法防止内罐绕轴线的转动。因此,目前一般会在内罐的筒体处额外增加一个防转管,用来防止内罐的转动。但是,由于防转管的存在,外界的热量会通过防转管传递到内罐,从而导致低温介质的温度上升,不利于低温介质的储存;且低温介质会气化增加内罐的压力,存在安全风险。防转管不仅增加了外界热量传入内罐(漏热)的途径,进而影响到储罐的安全性,还影响了内罐与外罐的套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储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了防转管的储罐由于增加了漏热途径进而影响到低温介质的储存和罐体整体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温储罐,包括罐体和分别设于所述罐体轴向上的两端的支撑结构,所述罐体包括储存有低温介质的内罐和包裹该内罐的外罐,所述内罐和所述外罐之间形成夹层,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夹层中并分别连接所述内罐和所述外罐;其中一个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管,其内周壁上形成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一凹槽和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罐的内壁连接固定,而另一端朝向所述内罐;第二支撑管,其外周壁上形成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二凹槽和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邻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支撑管的一端与所述内罐的外壁连接固定,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支撑管内以与所述第一支撑管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第二支撑管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隔热单元,所述隔热单元形成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隔热单元嵌入相对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使得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卡紧在所述缺口处,从而限制所述第一支撑管和所述第二支撑管之间的相对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单元包括多个隔热块;所述第一凸起的数量亦为多个以与所述隔热块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亦为多个以与所述隔热块对应,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每一所述隔热块对应嵌设于相对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多个所述隔热块呈周向阵列于所述环形腔内,两个相邻所述隔热块之间形成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管朝向所述内罐的内侧缘相通,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侧壁与所述隔热单元的一侧抵接;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挡环,所述第一挡环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内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挡环与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内周壁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挡环能够抵接所述隔热单元的另一侧,以阻挡所述隔热单元的轴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96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