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77487.7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9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郑富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镇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G01N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冬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4 | 代理人: | 孙晓芳 |
地址: | 0637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混凝土 强度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第一施压板和第一测试底座为圆柱体,第二施压板的底端四周和第二测试底座的上端四周都设置有凸形件,当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时,通过升降板向上端施加力,此时第一施压板和第二施压板可同时给下方的混凝土块施加压力,第一施压板是给混凝土块的中心向四周施加压力,第二施压板给混凝土块的四角往内施加压力,这样就可以同时观测在不同情况下,混凝土块受不同力的抗压力情况,使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其中抗压强度检测装置受到的压力时通过数据线把压力数值显示在控制屏上,控制屏控制驱动电机的开关,安装在检测箱下方的缓冲弹簧可以有效减小实验时产生的震动,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压强度检测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要构成体,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便是其抗压能力,抗压强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性,在建筑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检测设备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其他的性能指标进行检验。现有的混凝土抗压强检测装置一般都只有一个施压板,只能进行单一的压强检测,检测时需要多次检测和替换不同的施压板才能对混凝土进行完整的检测,效率非常低下;在混凝土压强检测中,混凝土碎裂会产生非常大的震动,长时间使用容易对机器的部件产生损伤;现有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装置。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检测箱、驱动装置、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检测箱,且检测箱的上侧端部设有驱动装置,检测箱的内部左端设有第一检测装置,检测箱的内部右侧设有第二检测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箱、驱动电机、升降杆和升降板;所述检测箱的上端中间位置设有安装箱,且安装箱的内部上端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下端两侧均设有安装杆,且安装箱内部下端的左侧设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与安装杆的固定之间设有固定架,且驱动电机上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块,且安装板的下端中间位置设有升降杆,且升降杆上设有与螺纹块嵌设连接的嵌设腔,且升降杆的上侧端部与安装板的连接之间设有连接弹簧,且升降杆的下侧端部贯穿延伸至检测箱的内部下侧,且升降杆的贯穿端上设有升降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杆、保持架、第一施压板和第一测试底座;所述检测箱内部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加固座,且检测箱内部左侧的加固座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下侧端部设有保持架,且保持架的内部下侧设有第一施压板,且升降板的上端左侧设有与第一施压板对应设置的第一测试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拉伸弹簧、第二施压板、第二测试底座、强化板和抗压强度检测装置;所述检测箱内部右侧的加固座上设有第二施压板,且第二施压板的上端两侧与加固座的连接之间均设有拉伸弹簧,且升降板的右端与第二施压板的对应处设有第二测试底座,且第二测试底座的内部设有强化板,强化板的下端设有抗压强度检测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检测箱的上端右侧设有控制屏,且控制屏的下端右侧设有弹性数据线,弹性数据线的下端贯穿延伸至检测箱的内部下侧与抗压强度检测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屏的内部设有控制主板,且控制主板的型号为:SM-02-V3.1,且驱动电机第一测试底座、第二测试底座和抗压强度检测装置均与外部电源和控制主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检测箱的下侧端部与底座的连接之间设有若干个有序排列的缓冲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镇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唐山镇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774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装配式建筑墙体
- 下一篇:一种SOP8无线收发芯片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