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植入式听觉脑干植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61555.0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3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贾欢;吴皓;陈颖;李蕴;谭皓月;汪照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05 | 分类号: | A61N1/05;A61N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朱成之;周荣芳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入 听觉 脑干 装置 | ||
1.一种全植入式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植入体内的以下设备:
可植入式传声器,将中耳听骨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者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信号转化元件,其与所述可植入式传声器连接,将所述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刺激信号;
刺激电极,其贴附于耳蜗核表面,并与所述信号转化元件连接来接收刺激信号,对耳蜗核处的感受神经元给予刺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植入式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植入式传声器是压电式或光纤式传声器;
所述可植入式传声器是皮下麦克风;或者,所述可植入式传声器靠近或接触中耳听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植入式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含植入体内的电力元件及控制单元与可植入式充电电池;
所述电力元件及控制单元与所述可植入式传声器、信号转化元件、刺激电极分别连接;
所述电力元件及控制单元设有控制器,向所述可植入式传声器、信号转化元件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电力元件及控制单元还通过可植入式充电电池的电能,为控制器、可植入式传声器、信号转化元件供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植入式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植入式充电电池与植入体内的充电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是透皮无线充电装置的体内机部分,其与透皮无线充电装置的体外机部分相配合,接收体外机部分传输的红外能量信号、或电磁感应信号、或无线电波信号,转换为电能对可植入式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所述体内机部分位于枕骨、顶骨或颞骨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全植入式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皮无线充电装置的体外机部分,包含相连接的变压器、发射端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发射线圈;与之配合的体内机部分,包含相连接的接收线圈、接收端电路、整流滤波电路、逆变稳压电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全植入式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植入式听觉脑干植入装置设有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通过动能转化充电设备为可植入式充电电池充电;所述动能转化充电设备位于枕骨、顶骨或颞骨处;
所述动能转化充电设备包含至少一段中空、抽真空的腔体,以非导磁材料制成;所述腔体外缠绕着若干匝闭合线圈;
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第一磁体,随植入者日常头颅运动时的体位变化而动作,所述第一磁体在腔体内旋转及以腔体作为其往复运动的轨道,引起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变化以产生电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全植入式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内的两端相应地设有第一弹簧;
或者,所述腔体内的两端相应地设有第二磁体;
或者,所述第一磁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弹簧;
或者,所述第一磁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弹簧且所述腔体内的两端相应地设有第二磁体;
其中,各个第二磁体与第一磁体分别同极相对,在相互靠近时形成同性相斥的作用力。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全植入式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为直管,或有弧度的弯管,或是环状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植入式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转化元件包含相连接的信号放大器、语音处理器、解码刺激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全植入式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电极包含形成在电极板上的电极阵列,所述电极板贴附于耳蜗核表面;所述信号转化元件、电力元件及控制单元、可植入式充电电池,位于枕骨、顶骨或颞骨处;所述可植入式传声器位于听骨链、鼓膜、耳道皮下或耳后皮下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615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暗网情报信息处理操作平台
- 下一篇:一种实用性强的立式钻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