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井下注剂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59642.2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8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昕;张国玉;安百新;顾国利;刘艳霞;石琼;田俊;张成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4/08 | 分类号: | E21B34/08;E21B43/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井下 注剂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井下注剂阀,包括上接头、下接头、活塞,还包括上缸套、下缸套,所述下接头上端与上接头下端连接,所述上接头开设径向通孔作为注剂孔,所述上缸套套装在上接头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上环形空间,上环形空间作为上活塞腔,所述下缸套套装在下接头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下环形空间,下环形空间作为下活塞腔,所述活塞轴向滑动式套装在上接头外部且能对注剂孔封堵,所述活塞还开设径向通孔作为开关孔,开关孔能与注剂孔相对应,活塞上端伸入上活塞腔内,活塞下端伸入下活塞腔内。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深井由于压力过大阀门打不开或关不上,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冷采井下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井下注剂阀。
背景技术
受海上平台空间、稠油油藏分布零散等制约,海上稠油油藏动用难度大,未动用储量多,是油田稳产、上产的主要阵地,稠油降粘水驱依赖高效、低用量的化学降粘体系,以实现大剂量地层处理的要求,具有占空间小优势,是实现海上稠油有效动用的主要方向之一。
井下注药剂方式一般由油套环空注入,井下注剂阀或注液阀由注入液控制实现开启或关闭,存在启动压力大,开启速度慢,开关不易控制,不适宜深井等缺点。一种新型井下注剂阀可实现双控液控管线控制开启和关闭,更为安全可靠。
申请号:201510896633.X涉及油气开采时用于防止井喷和井涌事故发生的装置,公开了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由第一控制管线、第二控制管线、上接头、连接体、四组液压组件、固定基座、上推环组件、四组增程机构、下推环组件、中心管、锁环、弹簧座、压簧、筒体、阀座、销轴、扭簧、阀板、下接头等组成。本发明全部由金属材料制成,可应用在高温井况中,并且当井下安全阀因其中一组液压系统故障而意外关闭时,可通过启用另外一组备用液压系统对安全阀进行再次开启,而且再次开启的井下安全阀仍保持原有的井下安全控制作用,因此极大地简化了井下安全阀的强开作业程序,保证了油气井生产的持续性和安全性。
申请号:201220214894.0一种液压支架用双控制喷雾阀,它包括阀体,阀体中开有一个左右贯通阀腔、出液口、进液口,出液口、进液口与阀腔相通,阀体内依次装入活塞、接头、阀座、阀芯、顶杆、接头套,接头和接头套上各开有一个控制口。本实用新型优点在结构简单,防尘效果好,极大的提高井下工人健康安全。
申请号:201610248785.3是一种井下智能开关工具开关机构;其包括开关阀本体、活塞和油缸本体,开关阀本体的下端与油缸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活塞套装在开关阀本体与油缸本体内,在开关阀本体的下部内侧设有上限位环槽,在油缸本体的上部内侧设有与上限位环槽相对应的下限位环槽,在活塞中部设有环形凸台。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采用电动液压能源为动力,将活塞套装在开关阀本体与油缸本体内,同时活塞和油缸本体上均开有喷射孔,在减小了压裂液对活塞和油缸本体冲刷的同时,提高了压裂液的喷射效率。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井下智能开关工具,也可以替代常态下所使用的开关机构。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
申请号:201420078336.5提出一种井下开关器,包括管体、数据接收控制模块、制动模块、信号控制工具和活塞,所述管体中设有贯穿该管体的管道,所述管体的外壁与所述管道之间开有容纳所述数据接收控制模块、制动模块及活塞的腔体,所述数据接收控制模块和所述制动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数据接收控制模块能与信号控制工具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管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制动模块与所述活塞连接并控制所述活塞往返运动以控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开启和闭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获知开关状态和采集相应层段油层的测量数据,解决了获知开关状态和油层测量数据成本过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96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