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59368.9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2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蒲军;牛小群;黄晓斌;刘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94 | 分类号: | A61B17/94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吴茜 |
地址: | 65010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化 调节 颅骨 固定 神经 内镜软 通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包括固定杆和外管,固定杆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两个第一转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轴承远离第一转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两个第二转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两个轴承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器,两个限位器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钮,固定杆内部左右两侧且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滑槽和滑块,配合齿轮和轮齿,以及夹块,使得该装置能对通道进行有效固定,且能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通道,操作简单,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
背景技术
神经内镜是内镜神经外科手术中进行观察和操作的工具,早在1806年,就有人发明了内镜,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多个专业,1918年,人们应用膀胱镜观察脑室,并将内镜命名神经内镜,临床上常用的神经内镜包括硬性内镜和软镜,后者的发展经历了光导纤维内镜和电子软镜两个阶段,神经内镜手术已成为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神经内镜技术是微创神经外科理念的突出代表,以神经内镜技术处理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创伤小、安全度高、恢复快和费用低等优点。
在手术过程中通道内需同时放置内镜、吸引器及其它操作器械,如果通道不进行有效固定,多器械在通道内操作时,会对内镜影像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多器械在通道内操作时通道的稳定性差,通道在多器械操作时产生硬性移位进一步损伤脑组织,手术过程中通道所到的最佳位置,若不进行固定,便会因器械的操作或随脑组织移位而移位,反复调整通道位置也会增加脑组织损伤,内镜操作时的通道为硬性材质,无法更自由的调节各个视野和操作角度,若强行硬性压迫脑组织调到最佳视野和操作角度,便会硬性移位损伤脑组织,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具备可灵活调节,操作简单等优点,解决了以往的装置不可灵活调节,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包括固定杆和外管,固定杆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两个第一转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轴承远离第一转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两个第二转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两个定位板相对一侧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轴承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器,两个限位器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钮,固定杆内部左右两侧且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块,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轮齿,固定杆正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把,转把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联动杆,联动杆远离转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固定杆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限位圈。
本实用新型的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其中转钮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为六个,凹槽以转钮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等距设置,该结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更加轻松的转动转钮,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其中轮齿以滑块底部的水平横向均匀布置,轮齿和齿轮相啮合,该结构设置,使得齿轮能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带动夹块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其中外管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外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软内管,该结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在通道内操作多种器械,而且通道稳定性好,预防通道不稳定对患者造成损伤,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其中滑块的形状结构与滑块的形状结构相适配,两个滑槽以固定杆的中央呈对称设置,该结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牢固的固定住通道,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93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酒精含量的血液样本专用采集箱
- 下一篇:一种用于防伪标签表面涂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