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手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用改良型助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44803.0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5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芳;顾爱红;罗丹;房逸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应县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A61M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手术 患者 下床 活动 改良 型助行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手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用改良型助行器,涉及到医用器械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均活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上固定安装有刹车条,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前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柱和承托板的设置,能对支撑柱进行支撑,通过支撑钩能悬挂输液瓶和营养袋,通过挂钩能对引流瓶和胸瓶进行悬挂支撑,通过四个滚轮的设置,使患者移动时更稳定,保证患者的安全,能满足患者的多方面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手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用改良型助行器。
背景技术
助行器即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称为助行器,对于做完大手术的患者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身体的恢复,但现有技术中大手术后患者用的助行器一般结构较为简单,而大手术患者的体质较为虚弱,且引流管道较多,有时还需要输注肠内营养,普通的助行器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且一些助行器在患者移动时对患者的支撑不够稳定,在患者移动时存在安全隐患,在使用时存在缺陷。
因此,发明一种大手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用改良型助行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手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用改良型助行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手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用助行器结构简单,无法满足患者的基本使用需求和患者通过助行器移动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手术后患者下床活动用改良型助行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均活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上固定安装有刹车条;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前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托块,所述托块的周向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钩,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下表面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弯杆,所述弯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周向上固定连接有握筒。
可选的,所述握筒为橡胶材质,所述握筒的周向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防滑凸点。
可选的,多个所述防滑凸点的大小相等,多个所述防滑凸点呈等间距分布。
可选的,四个所述支撑杆长度相等,四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分别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钩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钩以托块的中心点为圆心呈环形阵列。
可选的,所述弯杆为“U”型结构,两个所述弯杆结构相同。
可选的,前后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柱和承托板的设置,能对支撑柱进行支撑,通过支撑钩能悬挂输液瓶和营养袋,通过挂钩能对引流瓶和胸瓶进行悬挂支撑,通过四个滚轮的设置,使患者移动时更稳定,保证患者的安全,能满足患者的多方面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滚轮;3、刹车条;4、支撑杆;5、支撑板;6、连接柱;7、承托板;8、支撑柱;9、托块;10、支撑钩;11、弯杆;12、握筒;13、防滑凸点;14、连接杆;15、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应县人民医院,未经宝应县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4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风紧急救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鱼解剖固定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