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熔管件绕线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40282.1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5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苏伟;张海华;周豪宸;赵城;胡华杜;赵一锋;卓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高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公孙鸿健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熔管件绕线 芯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熔管件绕线芯子,属于电熔管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芯子仅能实现电阻线单向旋绕,而电阻线的两端分别位于成型管件的两端,不利于管件的整体质量的技术问题。本电熔管件绕线芯子包括用于电阻线缠绕的芯柱,所述芯柱的外周面具有突出的转向销,所述转向销的末端朝向所述芯柱的插入端。本实用新型可以稳定热线性能,降低焊接失败率,且电阻线的两个接头均位于芯柱的同一端,可以使产品安全性能更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熔管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熔管件绕线芯子。
背景技术
电熔管件是通过接线柱联接电熔焊机,由电熔焊机输出恒定的电压供给装配完成的电熔管件和管材,使预置在管件内的电阻线产生热量,电阻线对管件和管材进行加热,达到熔融状态的管件和管材在一定的压力下分子链重新联结,达到规定焊接时间后管件和管材进入冷却阶段,冷却过程当中管件和管材中间的分子链重新排列结晶,以达到管件和管材熔接的目的。电熔管件在生产时,要先将电阻线绕在模具的抽芯芯子上,再将绕有电阻线的抽芯芯子放入模具中进行注塑,待注塑成型且冷却后,将抽芯芯子抽出,得到成型的电熔管件。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04184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带信息采集端口的电熔变径包括:本体,为轴向贯通的变径管件,其包括大端部、小端部及连接它们的斜肩部,所述大端部用于容纳并电熔连接外层的护套管,所述小端部用于容纳并电熔连接内层主管,以在所述外层的护套管的内部与所述电熔变径及所述内层主管的外部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其中,所述斜肩部设有内侧凹和外侧凹的平台;电阻线,其嵌入所述大端部和所述小端部对应的内壁处,配置成在导电的状态下,将所述电熔变径与所述外层的护套管及所述内层主管电熔焊接在一起;接线端子,其对应安装在所述大端部和所述小端部处,分别与所述电阻线的两端相连,用于连接外部焊机;和信息采集端口阀,设置在所述平台处,用于安装传感器,以收集和监控所述密闭空间的变化状况。
上述结构中的芯子仅能实现电阻线单向旋绕,而电阻线的两端分别位于成型管件的两端,不利于管件的整体质量,而若采用双向缠绕,需要分两次缠绕再将线头端部焊接起来,难以保证电阻线的热性能稳定,这样容易出现焊接热量不均匀,导致焊接产品强度不一致产生质量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熔管件绕线芯子,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焊接失败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熔管件绕线芯子,包括用于电阻线缠绕的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柱的外周面具有突出的转向销,所述转向销的末端朝向所述芯柱的插入端。
芯柱一般固设在旋转装置上,当旋转装置带动芯柱自转时会将电阻线缠绕在芯柱外周面,之后在芯柱表面注塑管件,并完成抽芯可实现电熔管件的生产。通过在芯柱的外周面设置突出且朝向芯柱插入端的转向销,这样生产时可将电阻线对折,对折点套于转向销上,然后将电阻线沿芯柱的周向照同一方向缠绕,即可完成双股电阻线的绕线,且不易对抽芯产生干涉,此外这样缠绕在芯柱上的电阻线是不断不接连续整体的,可以稳定热线性能,降低焊接失败率,且电阻线的两个接头均位于芯柱的同一端,可以使产品安全性能更优。
在上述的电熔管件绕线芯子中,所述芯柱的外周面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沿芯柱的轴向贯通至芯柱的插入端,所述转向销位于所述让位槽内。过在芯柱的外周面设置轴向朝芯柱的插入端贯通的让位槽,并将转向销设于让位槽内,这样当减小转向销对抽芯的干涉,使抽芯过程更顺畅。
在上述的电熔管件绕线芯子中,所述转向销沿芯柱的轴向延伸。通过设置转向销沿芯柱的轴向延伸,这样转向销的延伸方向与抽芯方向一致,进一步减小抽芯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高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永高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02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