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业用施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31330.0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0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戴益清;吴泽谦;米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益清;吴泽谦;米兴林 |
主分类号: | A01C23/02 | 分类号: | A01C23/02;A01C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李素红 |
地址: | 333400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 施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农业领域的一种农业用施肥装置,包括料桶,料桶侧壁有背带和挂钩,背带底部通过挂连接有挂钩,料桶底部有软管,软管有直筒,直筒有通孔,直筒在通孔处有L形板,L形板有弧形挡板,弧形挡板顶部有连接杆,连接杆有横板,直筒有直槽,横板和直筒之间复位弹簧,横板底部有直杆,直筒有脚踏板,直筒有中空钻孔器,中空钻孔器通过开设锥形槽与直杆滑动连接,施肥装置施肥方式工作简单,效率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肥料不与人体接触,可避免肥料对人体的腐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业用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培肥地力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合理和科学施肥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施肥的主要依据是土壤肥力水平、作物类型、目标产量、气候环境以及肥料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肥料,估算所需要肥料用量,并确定施肥时间和施肥模式。依据施肥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基肥和追肥,依据施肥模式的不同可分为撒施、冲施、穴施、条施等;撒施和冲施有利于养分的扩散,施用方便,但养分损失大,利用率较低;穴施和条施养分损失少,利用率高,但要消耗一定的能;随着现代精准农业的发展,精确施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施肥模式。
目前一些地方果树施肥仍采用开穴开沟撒施的方式,此方式工作繁重,效率低,肥料的腐蚀性对人体产生很大的伤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具体为一种农业用施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用施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一些地方果树施肥仍采用开穴开沟撒施的方式,此方式工作繁重,效率低,肥料的腐蚀性对人体产生很大的伤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用施肥装置,包括料桶、背带、挂钩、软管、手指环、握杆、横板、直筒、脚踏板、中空钻孔器、复位弹簧、直杆、弧形挡板、通孔、L形板和连接杆,所述料桶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背带和挂钩,所述背带底部通过固定连接的挂环活动连接有挂钩,所述料桶底部开设的直孔处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固定连接有直筒,所述直筒在软管连接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直筒在通孔处两端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之间滑动连接有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直筒左右对称开设有直槽,所述横板在直槽内滑动,所述横板和直筒内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横板底部中端处固定连接有直杆,所述直筒中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脚踏板,所述直筒底部固定连接有中空钻孔器,所述中空钻孔器通过开设锥形槽与直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料桶顶部的直孔固定连接有加料管。
优选的,所述横板左右两端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指环。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设置3-4组。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初始状态时直杆底部与中空钻孔器底部齐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背带底部通过挂环连接挂钩,方便将料桶背在身上,手握握杆将直筒移动开穴的上方,将中空钻孔器放到开穴处,脚踩脚踏板将中空钻孔器向下推动进行开穴,然后手指插进手指环,拉动手指环,手指环带动横板向上移动,横板带动连接杆和直杆向上移动,连接杆带动弧形挡板在L形板内向上移动,料桶内的肥料从软管和通孔进入直筒内,同时直杆向上移动,肥料从中空钻孔器的锥形槽排出进行施肥,施肥装置施肥方式工作简单,效率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肥料不与人体接触,可避免肥料对人体的腐蚀;通过手指控制拉动横板向上移动时间,横板通过连接杆带动弧形挡板向上移动的时间,可控制通孔出肥料时间,可控制下肥数量。本实用新型通过复位弹簧推动横板向下直槽底部,横板带动直杆将中空钻孔器通的锥形槽底部堵住,避免土进入中空钻孔器的锥形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益清;吴泽谦;米兴林,未经戴益清;吴泽谦;米兴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13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相二氧化硅生产用的原料混合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河道生态治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