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自动给料装置的管箍攻丝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2615.8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7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夏志军;艾晨光;陈凤宇;韩凯;王立杰;刘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G1/00 | 分类号: | B23G1/00;B23G1/44;B23G11/00;B23G3/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王现辉 |
地址: | 0641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自动 装置 管箍攻丝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技术领域,为一种带有自动给料装置的管箍攻丝机。包括管箍攻丝机机床及给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包括入件滑道、接收机构、管箍抓取机构及支架;所述支架与管箍攻丝机机床固定连接,所述接收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方,所述入件滑道倾斜安装在所述接收机构一侧并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抓取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方,所述抓取机构位于所述接收机构另一端侧上方。整个过程除入料口处需要人工加料外,其余所有操作均为机械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入料口远离机床,有效地保证了工人的安全;所述接收机构增设无触点开关可以将管箍加强筋自动整理至直立状态,无需人工调整,更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以自动给料的管箍攻丝机。
背景技术
管箍攻丝是管箍生产过程中一重要工序,目前管箍攻丝机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纯人工加料,即没有任何机械化步骤,攻丝上下料全靠人工操作;第二种为使用链条等机械设备自动上料,但需人工辅助供料,要求人工按照一定规律摆件,通过链条式托座步进式供料。两种攻丝机供料形式都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缺点,由于需要工人直接接触机床,故也存在易于引发安全事故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弊端,提供一种带有自动给料装置的管箍攻丝机, 管箍自入料口人工上料后,经接收机构调整至正确位置,再由管箍抓取机构机械转运至管箍攻丝机机床上进行攻丝作业。整个过程除入料口处需要人工加料外,其余所有操作均为自动进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自动给料装置的管箍攻丝机,包括管箍攻丝机机床及给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给料装置包括入件滑道、接收机构、管箍抓取机构及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管箍攻丝机机床固定连接,所述接收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方,所述入件滑道倾斜安装在所述接收机构一侧并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入件滑道与所述接收机构上端面成10°~30°夹角,所述抓取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方,所述抓取机构位于所述接收机构另一端侧上方;
所述接收机构包含检测座、顶推气缸、旋转顶针、定位顶针、步进电机、无触点开关及漫反射光电感应器;所述检测座通过滑动轨道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检测座安装在所述滑动轨道面板上;所述无触点开关位于所述检测座底部中间位置,所述无触点开关用于感应管箍中部加强筋并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步进电机,以此确定管箍是否处于预设正确位置;所述漫反射光电感应器安装在所述检测座侧壁,所述漫反射光电感应器用以感应管箍是否落入所述检测座内。
上述带有自动给料装置的管箍攻丝机,所述抓取机构包含抓夹、抓夹气缸、行走轨道、行走气缸、升降气缸及机构支架;所述行走轨道通过所述机构支架与所述支架连接固定,所述行走气缸固定在所述行走轨道上端面,所述升降气缸固定在所述行走轨道内侧,所述抓夹气缸与所述升降气缸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抓夹通过所述抓夹气缸与所述升降气缸连接。
上述带有自动给料装置的管箍攻丝机,所述入件滑道包括入料口、出料口、管箍挡板及规格适配器;所述规格适配器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管箍挡板支撑在所述规格适配器上端面,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管箍挡板下端口,且位于所述检测座正上方,所述入料口位于所述管箍挡板上端口。
上述带有自动给料装置的管箍攻丝机,所述装置增设油压减震器,其通过固定座与机构支架固定。
上述带有自动给料装置的管箍攻丝机,所述入料口位于距离人工操作台上端面垂直距离为1.0m~1.5m。
上述带有自动给料装置的管箍攻丝机,所述出料口上方增设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为弹性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26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