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非标零件的加工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17413.4 | 申请日: | 2019-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2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朋益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丁国勇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非标 零件 加工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非标零件的加工模具,包括底座和挤压单元,底座:底座中部的上表面设有下模块,下模块内开设有模具腔,底座后侧的上表面固定有L型固定架,L型固定架水平端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两侧的底面分别固定有第三固定板,挤压单元:挤压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板、伺服电机、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轴、转动套筒、固定杆、螺母、螺杆、球头和挤压板,第三固定板底部的左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表面固定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在第三固定板的内部,该汽车非标零件的加工模具操作简单、方便固定、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非标零件的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尤其是轿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出行时对汽车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所以,现在的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并带动与之相关的行业如汽车零件行业的发展。汽车零件可以分为发动机配件、传动系配件、制动系配件、转向系配件、行走系配件等等。汽车零部件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呈柱状的,有呈块状的也有呈板状的。目前现有的用于汽车非标准零件的加工模具是利用冲压模在压力机上对板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装置,在进行加工不同零件时,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具,就需要人工对模具进行拆卸、定位、安装,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操作时间长,在对不同的零件冲压时,由于模具大小的不同,需要对冲压机不断的进行调试,以适应准确的冲压行程,在对挤压机调试时,所用的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非标零件的加工模具,操作简单、方便固定、生产效率高,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非标零件的加工模具,包括底座和挤压单元;
底座:所述底座中部的上表面设有下模块,所述下模块内开设有模具腔,所述底座后侧的上表面固定有L型固定架,所述L型固定架水平端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两侧的底面分别固定有第三固定板;
挤压单元:所述挤压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板、伺服电机、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轴、转动套筒、固定杆、螺母、螺杆、球头和挤压板,所述第三固定板底部的左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在第三固定板的内部,且第一转动轴的右侧穿过第三固定板内部的左侧,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右侧内部固定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轴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内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侧固定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中部侧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的底侧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侧面转动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杆的底部固定有球头,所述球头转动连接在挤压板的内部;
伺服电机带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固定轴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套筒在第一固定轴侧面转动,通过转动套筒转动,带动固定杆、螺杆、球头和挤压板上下移动,通过挤压板上下移动,对零件进行挤压,通过转动螺杆,使螺杆转动在固定杆内部,来调节挤压板的行程,螺母用于固定螺杆;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入端,单片机控制伺服电机的开闭。
进一步的,还包括T型固定架、滑轨、滑杆和连接杆,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底部分别固定有T型固定架,所述T型固定架内侧的中部分别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侧面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底部的内侧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挤压板的两侧,当挤压板上下移动时,连接杆带动滑杆在滑轨的滑槽内上下滑动,T型固定架用于限制挤压板的位置,防止挤压板发生左右晃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朋益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朋益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7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镍基催化剂强化熔盐脱焦的生物质气化的装置
- 下一篇:口罩耳绳热熔切断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