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动式圆网压力成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17334.3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6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文海平;程洪玉;杨旭;桑如岳;邱淑勇;陆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F1/60 | 分类号: | D21F1/60;D21F1/06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王广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 式圆网 压力 成形 | ||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浮动式圆网压力成形器,包括布浆单元、湍流整流成形单元和圆网笼,所述的湍流整流成形单元内设有混合腔,混合腔的进口通过管束与布浆单元连接,混合腔的出口连接由上唇板和下唇板形成的狭长的喉口区,喉口区进一步连接由上唇板和圆网笼形成的成形区,上唇板的上方通过两个同轴线的铰支点连接在两侧侧壁板上,可使得上唇板围绕此铰支点摆动,且上唇板的下部设有平衡机构,该铰支点同时还连接有微调装置,微调装置通过多个铰支点在宽度方向与上唇板相连;所述的湍流整流成形单元固定在另一个铰支点上,同时湍流整流成形单元还通过铰链连接与开合机构连接,且在湍流整流成形单元的上部附近还设有限制湍流整流成形单元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纸过程中纤维材料幅的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与圆网笼一对一配套使用完成脱水成形功能的浮动式圆网压力成形器。
背景技术
圆网成形是纤维材料幅生产机器常用的成形方式之一,其成形器主要可以分为顺流式网槽、逆流式网槽、活动弧形板式网槽和圆网压力成形器,前三种方式主要依靠网槽内外的液位高度差脱水成形,适用工作车速低,圆网压力成形器在成形脱水段除了出口处有一条窄缝外,其它位置均与网笼形成了一个密封的流道,纤维悬浮液依靠其自身的静压力在网笼表面脱水成形,适用工作车速更高,生产规模更大,应用也更加广泛。
公知的是,成形器供料的流送系统因压力筛筛鼓、上浆泵叶轮等因素,其压力总是存在波动,从而引起纤维材料幅的纵向定量波动,市场上主要的圆网压力成形器产品有英国Black Clawson公司的Bristol Former和日本株式会社大昌铁工所的圆网压力成形器,这两种圆网成形器内部都没有压力脉冲衰减单元,不能很好地满足对纵向定量偏差要求高的产品需求。另外,Bristol Former大致结构如下:从布浆器多支管出口通过软管连向沿横幅方向均布的管束,再经过三角形混合腔折流混合后,流向由上、下唇板组成的成形单元,其上唇板过流面为平面,厚度大约4mm。这种压力成形器生产实践过程中还经常碰到有以下问题:因为上唇板刚性不够,其唇口与网笼表面之间的间隙在带料工作状态与停机状态存在差异,多次调节后上唇板容易出现塑性变形,导致横幅定量偏差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纵横向定量偏差小,成形均匀且运行稳定的额浮动式圆网压力成形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浮动式圆网压力成形器,包括布浆单元、湍流整流成形单元和圆网笼,所述的湍流整流成形单元内设有混合腔,混合腔的进口通过管束与布浆单元连接,混合腔的出口连接由上唇板和下唇板形成的狭长的喉口区,喉口区进一步连接由上唇板和圆网笼形成的成形区,上唇板的上方通过两个同轴线的铰支点连接在两侧侧壁板上,上唇板可以围绕此铰支点摆动,且上唇板的下部设有平衡机构,该铰支点同时还连接有微调装置,微调装置又通过沿横幅方向排成一行的多个铰支点与上唇板相连;同时湍流整流成形单元还通过铰支点与开合机构连接,且设有限制湍流整流成形单元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固定在湍流整流成形单元上,另一部分固定在其它机架上,它通过这两部分的机械碰撞限位。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利用平衡机构的摆动来衰减上料系统的压力脉冲。
进一步的方案是,平衡机构由设置在上唇板上的第一平衡座和固定在湍流整流成形单元上的第二平衡座组成,且第二平衡座与湍流整流成形单元的安装距离可调节,在第一平衡座和第二平衡座之间设有弹力装置,所述的弹力装置为气囊或液囊或多根弹簧。通过改变第二平衡座的位置调节喉口开度,从而满足不同产品纵横向拉力比的差异。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上唇板材质为不锈钢,厚度为至少8mm,上唇板上部的出口段流道面为圆弧面,所述的成形区是上唇板的圆弧面与圆网笼表面形成的一段沿流动方向由大到小平滑过渡的成形流道;且上唇板与圆网笼之间的形成的唇口间隙为0.5-3mm,优选为为0.5-1.5mm。通过进一步控制上唇板的形态及唇口间隙提高生产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7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