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05108.3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2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蒲七;郭磊;孔维俭;李肖君;李志坚;段开武;刘克文;李云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9/08 | 分类号: | E01C9/08;E01C5/00;E01C3/00;E02D17/04;E02D27/14;E02D27/32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梁英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环形 基坑 出土 通道 结构 | ||
1.一种软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土通道结构和环形板撑支护结构;
所述出土通道结构包括车道板和车道支撑桩,所述车道支撑桩和所述车道板连接以支撑所述车道板;
所述环形板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道环形板撑、第二道环形板撑、支护桩以及环形板撑支撑桩,所述支护桩和所述第一道环形板撑连接以支撑所述第一道环形板撑,所述环形板撑支撑桩和所述第二道环形板撑连接以支撑所述第二道环形板撑;
所述车道板和所述车道支撑桩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道环形板撑、所述第二道环形板撑均穿过所述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环形板撑和所述第二道环形板撑之间呈阶梯状设置,所述第一道环形板撑设置为所述第二道环形板撑的外环,所述第一道环形板撑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道环形板撑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为加强配筋支护桩,所述支护桩设置为多个,所述多个支护桩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多个支护桩均和所述第一道环形板撑连接以支撑所述第一道环形板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软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撑支护结构还包括附加环形板撑支撑桩,所述附加环形板撑支撑桩和所述第二道环形板撑连接以支撑所述第二道环形板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土通道结构还包括挡土板,所述挡土板设置于所述车道板和所述第二道环形板撑之间,所述挡土板用于防止土壤从所述车道板和所述第二道环形板撑之间进入到容纳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板的厚度为250~350mm,所述挡土板的高度为3500~4500mm,所述挡土板的长度设置为5000~70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道板的坡比设置为1:3~5,所述车道板的宽度设置为4~8m,厚度设置为0.4~0,7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道支撑桩上设置有车道边梁,所述车道边梁和所述车道板连接,所述车道支撑桩设置为多个,所述多个车道支撑桩之间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环形板撑的宽度设置为3~4m,所述第一道环形板撑的厚度设置为0.8~1.2m,所述第二道环形板撑的宽度设置为4~6m,所述第二道环形板撑的厚度设置为0.8~1.2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撑支撑桩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环形板撑支撑桩分别设置于所述车道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环形板撑支撑桩的直径均为700~900mm,两个所述环形板撑支撑桩之间的间距为7000~8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051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屋檐结构的遮阳棚
- 下一篇:塔梁临时固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