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04925.7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7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强明;李琳昊;王晓丹;潘玥;陈俊英;管娇琼;蓝青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吴茜 |
地址: | 655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毒 过滤 吸附 浓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包括除杂瓶、过滤瓶、脱滤瓶、浓缩瓶、加压泵和超滤浓缩装置,除杂瓶、过滤瓶、脱滤瓶和浓缩瓶自上而下依次相连通,第一隔板上填充有竹炭层,过滤瓶内填充有硅藻颗粒,第三隔板上填充有免疫磁珠,浓缩瓶内固定契合有第四隔板,第四隔板的底部为浓缩液,浓缩出液口连通至超滤浓缩装置,回流管连通至浓缩液且连接处位于第四隔板上方;通过设置除杂瓶、过滤瓶、脱滤瓶、浓缩瓶和超滤浓缩装置依次连通,使病毒溶液在装置内依次有序的接收粗滤、精滤、脱滤和浓缩的一系列处理,取得了浓度高且纯度高的病毒提取液,且装置结构简单,流程清晰,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现有的很多疾病,包括感冒此类常见疾病在内,均由病毒引起。因此为了研究病毒致病机理和其生物结构,研究人员会将病毒进行定向提取,方便进行研究。中国专利(CN201720157851,授权公告日2017年11月7日)中详细披露了一种病毒过滤吸附装置,基本能够满足科研需求,但是仍然存在未对提取出的病毒溶液进行浓缩,导致溶液浓度较低,不利于研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该设计方案具备结构简单,流程清晰,操作便捷,病毒提纯和浓缩效果好,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病毒滤集装置操作繁琐,组件众多,且病毒提纯和浓缩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包括除杂瓶、过滤瓶、脱滤瓶、浓缩瓶、加压泵和超滤浓缩装置,除杂瓶、过滤瓶、脱滤瓶和浓缩瓶自上而下依次相连通;除杂瓶顶部开设第一进口,除杂瓶底部连通出液管,除杂瓶内固定契合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为镂空板,第一隔板上填充有竹炭层,第一隔板的镂空孔孔径小于竹炭层的颗粒直径,出液管插入过滤瓶内;过滤瓶底部开设有过滤出液口,过滤瓶内填充有硅藻颗粒,过滤出液口连通二位阀,过滤出液口和二位阀之间活动密封安装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呈长方形,第二隔板端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同的通孔,第二隔板端面的其中一个通孔内填充有第一滤膜,第一滤膜的滤孔孔径小于硅藻颗粒的颗粒直径,二位阀底部分开设有颗粒出管和第一废液管,颗粒出管连通脱滤瓶顶部,第一废液管连通外部;脱滤瓶底部开设有脱滤出液口,脱滤瓶内固定契合有第三隔板,第三隔板上环形矩阵开设有六个相同的通孔,第三隔板上的通孔内均填充有第二滤膜,第三隔板上填充有免疫磁珠,第二滤膜的滤孔孔径小于硅藻颗粒的颗粒直径且大于免疫磁珠的球体直径,脱滤出液口插入浓缩瓶内;浓缩瓶底部开设有浓缩出液口,浓缩瓶内固定契合有第四隔板,第四隔板为滤膜,第四隔板的膜孔孔径小于免疫磁珠的球体直径,第四隔板的底部为浓缩液,浓缩出液口连通至超滤浓缩装置,浓缩出液口和超滤浓缩装置之间连接有加压泵,超滤浓缩装置上还分别连通有回流管和第二废液管,回流管连通至浓缩液且连接处位于第四隔板上方,第二废液管连通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其中出液管呈螺旋状且伸入至过滤瓶底部,出液管的管壁上等距开设有通孔,除杂瓶和出液管之间安装有液流控制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其中过滤瓶顶部还开设有第二进口;脱滤瓶顶部还开设有第三进口,第三进口连通外部的试剂瓶,试剂瓶内填充有免疫磁珠,试剂瓶和第三进口之间安装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病毒过滤吸附浓缩装置,其中第三隔板底部中央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向上贯穿第三隔板连接搅拌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049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药房用多功能记录笔
- 下一篇:一种快速充气放气游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