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轻质外墙的保温装饰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2738.1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6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邱庆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倍适屋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5 | 分类号: | E04F13/075;E04F13/074;F24D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外墙 保温 装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轻质外墙的保温装饰板,包括上盖组件和下板组件,下板组件通过螺栓与上盖组件固定连接,将加工好的塑料装饰物夹在装饰层与上盖板之间,装饰层的内部填充透明树脂聚合物,在起到保护装饰物不受风化的作用的同时,使得装饰板能够保持新鲜的色彩,减少维护次数,上盖组件和下板组件连接形成空心的板状结构,通过一组板状结构的卡合桩与另一组板状结构的安装槽卡合,实现两块装饰板之间的拼接,拼接式的安装结构方便运输,空心的结构设置减轻轻质外墙的安装负荷,避免装饰板过重导致轻质外墙不稳定,使用时可将循环供暖装置与进风孔和出风孔相接,形成闭合的供暖体系,通过盘曲的供暖管道保证装饰板的内部温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质外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轻质外墙的保温装饰板。
背景技术
轻质墙体是区别于实心墙并衍生出来的新概念,轻质墙体与粘土实心砖相比,其共同的特点是自重很轻,轻质墙体材料的种类很多,在空间装修中主要使用的有:龙骨+平板、轻质墙板、轻质砖和轻质复合墙板,但是无论何种墙板,安装后的板面美观程度较差,为了增加板面的美观程度及功能性,通常在板面加装保温装饰板,以提高轻质外墙的美观程度,但是现有的保温装饰板仅在表面涂刷一层防护漆,用来对装饰面进行保护,防护漆的保护效果有限,装饰面的颜色易掉,维护次数增多,不实用,且保温装饰板采用实心结构,重量较重,轻质外墙的安装负荷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轻质外墙的保温装饰板,具备减少维护次数,方便实用,方便运输,减轻轻质外墙的安装负荷,功能性强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护漆的保护效果有限,装饰面的颜色易掉,维护次数增多,不实用,且保温装饰板采用实心结构,重量较重,轻质外墙的安装负荷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轻质外墙的保温装饰板,包括上盖组件和下板组件,下板组件通过螺栓与上盖组件固定连接,上盖组件包括装饰层、上盖板、侧安装板和对接孔,装饰层粘合在上盖板的顶面,上盖板的底面两侧均固定安装侧安装板,侧安装板的内部等距加工多个对接孔,侧安装板与下板组件接触;下板组件包括下底板、进风孔、安装槽、卡合桩、出风孔和供暖管道,下底板设置为开口向上的方形槽结构,下底板的左侧外壁加工进风孔,进风孔与供暖管道的一端连通,供暖管道在下底板的内部盘曲,供暖管道的另一端与出风孔连通,出风孔与进风孔加工在同一侧面上,且进风孔与出风孔之间加工多个等距的安装槽,安装槽的数量与加工位置与对接孔相匹配,下底板的右侧外壁固定安装多个卡合桩,卡合桩的数量与加工位置与安装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装饰层的内部填充透明树脂聚合物。
优选的,所述上盖组件和下板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形成空心的板状结构,一组板状结构的卡合桩与另一组板状结构的安装槽卡合。
优选的,所述卡合桩设置为方口结构,最外侧卡合桩的内部活动安装两个推拉板,两个推拉板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侧安装板紧贴下底板的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应用于轻质外墙的保温装饰板,将加工好的塑料装饰物夹在装饰层与上盖板之间,装饰层的内部填充透明树脂聚合物,在起到保护装饰物不受风化的作用的同时,不阻碍装饰物的可视程度,有效延长装饰物的保存时间,使得装饰板在很长时间内均能够保持新鲜的色彩,美观程度大大提高,减少维护次数,方便实用。
2、本应用于轻质外墙的保温装饰板,通过拼接式的安装结构方便运输,安装面积更加灵活,空心的结构设置减轻了装饰板的整体重量,减轻了轻质外墙的安装负荷,避免装饰板过重导致轻质外墙不稳定。
3、本应用于轻质外墙的保温装饰板,通过盘曲的供暖管道增加装饰板的内部温度,供暖管道的散热速度较慢,能够实现对轻质外墙的保温,增加功能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倍适屋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倍适屋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27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杯体割口机的自动上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多卷锡丝同步缠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