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耦合电感降压直流斩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86366.1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9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龚秋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秋声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南昌市青***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电感 降压 直流 斩波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子科学领城内的DC/DC变换器,耦合电感降压直流斩波器,它由直流电源E、负载RL、2个或3个电容、1个耦合Z、直流开关管V组成,耦合电感Z的2个绕组L1、L2和C1、C2交叉连接,它们替代了教科书上Buck斩波器中续流二极管和感容低通滤波器,因此,Gong′s耦合电感斩波器与Buck斩波器相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美国人Cuk发明的Cuk电路,入编在教科书Buck Boost电路之后。记载美国人对世界电力电子科学的贡献。同样,中国人发明的Gong′s耦合电感器的电路,也可入编在教科书Buck电路之后。记载中国人对世界电力电子科学的贡献。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变换基础电路,特别是电力电子教科书上降压直流斩波器。
[二]背景技术
电力力子技术教科书上直流斩波器主要有六个电路,它们都是外国人命名,或外国发明人姓氏命名的,例加:美国人Cuk对Buck/Boost改进的直流斩波器,教科书上就称为Cuk电路。六个主要直流斩波器最重要的是Buck降压斩渡器和Boost升降调压器,但降压电路和升压电路都只有一个,而升降电路有四个,同一发明人去年发明了第二个升压直流斩波电路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811654980.1),在高升压比斩波时,有比Boost升降直压电路更好的性能。至今降压斩波器还只有一个Buck降压斩波器。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没有续流二极管的降压斩波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耦合电感降压直流斩波器,它由直流电源E、负载RL、2个或3个电容、1个耦合电感Z、直流开关管V及其控制电路组成,有2个直流输入端(1、2)与直流电源E连接,2个直流输出端(3、4)与负载RL连接,其特征在于:耦合电感Z由绕在1个磁芯上的2个绕组构成电感L1和L2,电感L1、L2和电容C1、C2 交叉连接,第一直流输入端(1)与电源E正端、开关管V正端连接,开关管V负端(5)与电容C2一端、电感L1一端连接,第二直流输入端(2)与电源E负端、电容C1一端、电感L2 一端连接,第一直流输出端(3)与负载RL一端、电感L1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连接,或与负载RL一端、电感L1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电容C一端连接,第二直流输出端(4)与负载RL另一端端、电容C2另一端、电感L2另一端连接,或与负载RL另一端、电容C2 另一端、电感L2另一端、电容C另一端连接。
上述耦合电感Z的L1、L2绕在同一个磁芯上,其绕组的圈数和绕向相同。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用耦合电感Z的L1、L2和高频电容C1、C2交叉连接,替代Busk电路中的续流二极管。没有续流二极管就没有续流管压降损耗,因此,在高降压比时,具有变换损耗更低、变换效率更高的优势。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耦合电感降压直流斩波器的电路。附图2是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耦合电感降压直流斩波器的电路。其中:C1、C2、C是电容,Z是耦合电感,L1、L2是耦合电感Z2个绕组的电感,V是开关管、D是二极管。1、2是输入端,3、4是输出端。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耦合电感降压直流斩波器的电路,它由它由直流电源E、负载RL、2个C1和C2、1个耦合电感Z、直流开关管V及其控制电路组成。其特证是C1、 C2和耦合电感Z的L1、L2绕组交叉连接。变换原理:
1)在V导通时,a)E→V→L1→RL→L2回路有电流电;b)E→V→L1→C2回路有电流;c)E→V→C2→L2回路有电流。L1、L2、C1、C2储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秋声,未经龚秋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6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回收水装置的自行车刹车碟片打磨机
- 下一篇:一种板式换热器管接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