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85188.0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1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牛春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必立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5/12 | 分类号: | E04H5/12;E04G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曲线 冷却塔 减压 增强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排等高均布于筒壁外表面环向的装配式的单元加劲肋,每一排的单元加劲肋沿筒壁子午向从筒体底部至筒体顶部布置,单元加劲肋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后锚固锚栓固定在筒壁的外表面上,上下相邻两节单元加劲肋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既有双曲线冷却塔塔筒外表面子午向安装不同截面形式的加劲肋,实现增加了塔筒稳定性与强度,同时改变塔筒外表面气动外形与风压分布,降低风压对塔筒荷载作用,从而完成对既有冷却塔的直接与间接加固作用,本实用新型在对既有冷却塔不显著增重的前提下,实现加固之目的,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属于冷却塔加固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循环通风钢筋混凝土双曲线冷却塔是火力发电厂重要的构筑物之一,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冷却塔投运一段时间后,混凝土脱落、碳化、钢筋锈蚀、冻融等现象普遍存在,冷却塔有效截面厚度变薄,承载能力下降,对冷却塔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对冷却塔进行加固处理。
整体增加塔筒壁厚是加固最有效措施,但冷却塔本身是一种外形复杂的旋转薄壳构筑物,在薄壳上加厚会大幅度增加塔筒整体的自重,其增重比例可达到或超过原来自重的30%以上,造成斜支柱和地基承载力的不足,同时施工复杂、加固时间长、造价高。如何采用简洁高效的加固方法,保证这些构筑物的安全运行,面临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了如何在不影响斜支柱和地基承载力的情况下,加固双曲线冷却塔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减压增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排等高均布于筒壁外表面环向的装配式的单元加劲肋,每一排的单元加劲肋沿筒壁子午向从筒体底部至筒体顶部布置,单元加劲肋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后锚固锚栓固定在筒壁的外表面上,上下相邻两节单元加劲肋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单元加劲肋包括单元加劲肋本身,在沿单元加劲肋本身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有用来与筒壁固定连接的单元加劲肋底脚,单元加劲肋底脚上设有供后锚固锚栓穿过的预留锚栓孔。
优选地,所述的单元加劲肋本身的一端上连接有与单元加劲肋本身内壁形状相匹配的连接组件。
优选地,所述的单元加劲肋的高度h与左右相邻两个单元加劲肋之间的间距a之比h/a为0.01~0.1;左右相邻两个单元加劲肋之间的间距a不大于筒体平均周长的1/50。
优选地,所述的后锚固锚栓包括不锈钢长螺栓,不锈钢长螺栓的一端固定在筒壁内,不锈钢长螺栓另一端的螺杆依次穿过单元加劲肋、垫片与防松螺帽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筒壁的外表面上与单元加劲肋的连接处分别设有通过低收缩纤维增强砂浆粉刷出的找平层。
优选地,所述的单元加劲肋由玻璃钢成型;或由彩钢板或镀锌铁皮或铝合金板压弯成型或焊接成型;或由混凝土现浇成型。
优选地,所述的单元加劲肋的厚度为5~8mm;单元加劲肋的截面高度h为 150mm~200mm;单元加劲肋一端连接的连接组件的长度L6为30~50mm,连接组件端部伸入单元加劲肋内的长度L5为10~15mm。
优选地,所述的单元加劲肋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或圆弧形。
优选地,所述的单元加劲肋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顶宽b1为200mm,梯形的底宽b2为250mm,梯形的斜边坡度i为0.15~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必立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必立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51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心铸管机的流槽托架
- 下一篇:一种陶瓷制备用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