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吸附式智能化低氧发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70771.4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4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林茂先;钱昌伟;刘伟;钱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恒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7 | 分类号: | B01D53/047;B01D4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孙永智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 吸附 智能化 低氧 发生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吸附式智能化低氧发生系统,涉及运动训练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空气过滤器、压缩机、散热模块装置、变压吸附模块单元化装置、稳压储氧罐模块装置和气体流量控制阀;变压吸附模块单元化装置的输入端安装有一气体方向控制阀模块;气体方向控制阀模块用于控制与压缩机管路或低氧气体管路之间的换向连通;变压吸附模块单元化装置和稳压储氧罐模块装置之间管路上安装有一气体智能控制阀;气体智能控制阀用于实现加压吸附、均压、降压解吸三个循环交替过程。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智能化低氧发生设备的低噪、小型化、轻量化、模块化安装和拆卸,便于低氧健身运动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训练设备领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吸附式智能化低氧发生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研究证明低氧环境会导致体重下降,而运动锻炼则可通过增加能量消耗达到减体重、改善血脂代谢、提高心肺功能等作用,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另外低氧运动的减肥效果是优于常氧的。
在实际生活中,运动员为适应高原环境竞技,多数长期在高原地域设置训练基地,对运动员进行高原体能训练,以使运动员能够在高原环境中适应高强度的竞技比赛的体能需求。然而,受条件限制,不可能所有的运动员都能够在高原训练基地得到有效的体能训练,现在的问题是:能否在平原环境下模拟高原环境,使运动员能够得到效果相当的训练模式。可能的实施方式有将运动员封闭在低压舱中进行训练,此种方式投资较大,受场地的制约性较强。
目前,现有的膜式低氧发生设备,其体积大、噪音高、造价费用高,不利于低氧健身运动的推广使用。针对这个问题,本发明提供给了一种变压吸附式智能化低氧发生系统,以实现设备的低噪、小型化、轻量化、模块化安装和拆卸,便于低氧健身运动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吸附式智能化低氧发生系统,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空气过滤器、压缩机、散热模块装置、变压吸附模块单元化装置、稳压储氧罐模块装置和气体流量控制阀,解决了现有的膜式低氧发生设备体积大、噪音高、造价费用高,不利于低氧健身运动的推广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变压吸附式智能化低氧发生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空气过滤器、压缩机、散热模块装置、变压吸附模块单元化装置、稳压储氧罐模块装置和气体流量控制阀,
所述变压吸附模块单元化装置的输入端安装有一气体方向控制阀模块;所述气体方向控制阀模块用于控制与压缩机管路或低氧气体管路之间的换向连通;
所述变压吸附模块单元化装置和稳压储氧罐模块装置之间管路上安装有一气体智能控制阀;所述气体智能控制阀用于实现加压吸附、均压、降压解吸三个循环交替过程;
所述散热模块装置安装在压缩机与变压吸附模块单元化装置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散热模块装置用于降低气体进入变压吸附模块单元化装置时的气体温度,稳定气体温度,提高系统对于温度变量的稳定性;
所述稳压储氧罐模块装置安装在气体智能控制阀与气体流量控制阀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稳压储氧罐模块装置用于控制气体流量稳定;
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出口端为富氧气体端;所述富氧气体端安装有富氧气体浓度浓度检测装置;所述富氧气体浓度浓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富氧气体浓度;
所述气体方向控制阀模块出口端为低氧气体输出端;所述低氧气体输出端与低氧气体缓冲罐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方向控制阀模块和低氧气体缓冲罐之间安装有一低氧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所述低氧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低氧气体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智能控制阀内部集成有换向阀和节流阀,并通过微机控制电信号,控制变压吸附模块单元化装置各单元之间单独同时实现加压吸附、均压、降压解吸三个循环交替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恒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恒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07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