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用异形陶瓷发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66419.3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3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管伟;王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惠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分类号: | A24F40/40;A24F40/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晨鸣 |
地址: | 519080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燃烧 电子 异形 陶瓷 热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用异形陶瓷发热管,包括陶瓷管体,陶瓷管体上设置有发热线路层,陶瓷管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从陶瓷管体的前端延伸至后端。通过凹槽作为烟雾的排气通道,可以使陶瓷管体内前端至后端所产生的烟雾,均可以通过凹槽排出陶瓷管体,烟雾不易在陶瓷管体内残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发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用异形陶瓷发热管。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电子烟是一种通过在烟草燃点以下的温度加热烟草,使之不燃烧也可以产生烟雾的电子烟产品,该产品由于没有明火产生,省去了很多烟草燃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因此相对于传统抽烟方式,能够降低烟草对人体的伤害。
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的加热主要通过陶瓷发热件来完成,陶瓷发热件主要包括陶瓷发热片、陶瓷发热棒和陶瓷发热管,陶瓷发热片和陶瓷发热棒是插入烟中加热,陶瓷发热管则是套在烟上加热。
现有的陶瓷发热管在加热烟时,通常是在管体的端部开设若干排烟孔,从而把烟草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排出,但由于烟设置在陶瓷发热管内的部分均会发热并产生烟雾,只靠端部的通孔排烟雾,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用异形陶瓷发热管及电子烟,能够便于排烟,烟雾不易在陶瓷管体内残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用异形陶瓷发热管,包括陶瓷管体,陶瓷管体上设置有发热线路层,陶瓷管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从陶瓷管体的前端延伸至后端。通过凹槽作为烟雾的排气通道,可以使陶瓷管体内前端至后端所产生的烟雾,均可以通过凹槽排出陶瓷管体,烟雾不易在陶瓷管体内残存。
优选的,陶瓷管体包括层叠的外陶瓷层和内陶瓷层,发热线路层设置在外陶瓷层和内陶瓷层之间,内陶瓷层的内侧设置有釉层。通过把发热线路层设置在外陶瓷层和内陶瓷层之间能够较好的保护发热线路层,釉层能够使表面光滑。
优选的,陶瓷管体包括层叠的外陶瓷层和内陶瓷层,发热线路层设置在内陶瓷层的内侧,发热线路层的内侧设置有绝缘介质层,绝缘介质层的内侧设置有釉层。通过把发热线路层设置在内陶瓷层内侧,能够充分利用发热线路层的热量用于加热烟草,外陶瓷层和内陶瓷层的设置则是提升致密性,由于陶瓷层烧结成型前需要由生坯层卷曲形成管状,生坯层两端卷曲完后很可能存在间隙,通过两层陶瓷层层叠设置能够较小形成间隙的可能,绝缘介质层用于防止发热线路层和外接空气接触,防氧化,釉层能够是表面光滑。
优选的,陶瓷管体上对应凹槽位置的侧壁外凸设置。陶瓷管体上的凹槽由侧壁外凸形成,即可通过在卷曲生坯层时调整陶瓷管体定型模具的形状,从而使加工出凹槽更容易。
优选的,陶瓷管体上周布设置有至少两条凹槽。周布的至少两条凹槽能够提升烟雾流通量,从而进一步提升凹槽排烟雾的能力。
优选的,发热线路层包括第一发热线路和第二发热线路,第一发热线路设置在陶瓷管体的前段,第二发热线路设置在陶瓷管体的后段。第一发热线路和第二发热线路的设置,使得可以通过调整两者的阻值等方式来使得第一发热线路和第二发热线路的发热量不同,进一步可以是对应烟头部分的第一发热线路的温度高于第二发热线路的温度,使得陶瓷发热管的发热方式更拟真。
优选的,第一发热线路和第二发热线路相互并联。两套发热线路并联,使得部分发热线路损坏时,产品依然可以使用。
优选的,陶瓷管体的前端延伸出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第一发热线路的一端和第二发热线路的一端均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一发热线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二发热线路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极电连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作为连接发热线路端部的极点,通过本方式可以适当节省电极数量,也能使得产品加工效率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惠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惠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664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