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砟轨道底座板保护层快速检查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64945.6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5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冬;褚付启;孔亚雄;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5/02 | 分类号: | E01B35/02;E01B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初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1 | 代理人: | 谢永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底座 保护层 快速 检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砟轨道底座板保护层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砟轨道底座板保护层快速检查尺,其其包括水平设置在两底座板模板上端部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均设有的通孔,通孔中设有竖直设置的且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底端固定有水平设置且与底座板模板侧壁间隙配合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横截面呈方形且第二支撑杆的高度与无砟轨道底座板保护层的高度相同。本实用新型能够做到底座板范围内全覆盖检查,提升了检查的效率,从而提升了无砟轨道施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砟轨道底座板保护层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砟轨道底座板保护层快速检查尺。
背景技术
在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中,因底座板砼厚度小,底座板砼中设计两层钢筋焊网防止砼开裂,在施工过程中梁面平整度及线路超高影响,上层焊网保护层大小难以进行标准控制,易造成上层网片保护层超厚,砼浇筑完成后形成收缩裂纹,影响工程实体质量。
目前在进行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时通常利用钢直尺对上层焊网保护层的高度进行检查,其不仅存在工作量大的缺陷,还容易出现漏查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的无砟轨道底座板保护层检查装置检查效率较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砟轨道底座板保护层快速检查尺。其能够达到快速且高效的对于无砟轨道底座板保护层进行检查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无砟轨道底座板保护层快速检查尺,其包括水平设置在两底座板模板上端部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均设有的通孔,通孔中设有竖直设置的且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底端固定有水平设置且与底座板模板侧壁间隙配合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横截面呈方形且第二支撑杆的高度与无砟轨道底座板保护层的高度相同。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杆、升降机构以及第二支撑杆的设置,可以通过升降机构调节第二支撑杆的位置,使得第二支撑杆的上表面与底座板模板上的标线平齐,然后水平拉动第一支撑杆,在拉动第一支撑杆的过程中检查第二支撑杆的底面与工程基面上的上层焊网保护层之间的距离,如果第二支撑杆的底面与上层焊网保护层之间距离过大则将上层焊网保护层的高度提升,如果第二支撑杆的底面与上层焊网保护层之间发生接触,则将上层焊网保护层的高度调低,使得第二支撑杆正好能通过上层焊网保护层且第二支撑杆的底面不与上层焊网保护层发生接触。由于第二支撑杆的高度与无砟轨道底座板保护层的高度相同,使得在进行底座板混凝土的浇筑后,底座板上端部的保护层的高度符合施工要求,解决了因底座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大造成的混凝土开裂的现象。本实用新型能够做到底座板范围内全覆盖检查,提升了检查的效率,从而提升了无砟轨道施工的效率。
作为优选,升降机构包括与通孔间隙的螺杆,螺杆的底端与第二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螺杆上位于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以及第一支撑杆的底面分别设有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螺杆、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的设置,能够在使用时通过调节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的位置对第二支撑杆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第二支撑杆的上表面与底座板模板上的标线平齐,从而方便了日常的使用。
作为优选,螺杆上位于第一螺母的上方设有第三螺母。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三螺母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一螺母在使用时自行发生转动对检查造成干扰,从而提升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第一支撑杆的横截面呈方形。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第一支撑杆设置为方形,能够使得第一支撑杆可以较为稳定的在底座板模板上端部滑动,从而提升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精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649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