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余度差压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9828.0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3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董奎;范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3/06 | 分类号: | G01L13/06;G01L19/00;G01L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余度差压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差压传感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包括基座、连接件、两个差压敏感元件、闷盖、壳体和插座;壳体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插座;连接件和闷盖均设置在壳体内部,连接件与基座连接,两个差压敏感元件均设置在连接件内部,差压敏感元件的电路板一端与闷盖上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插座连接;基座远离壳体的一端上设置高压端接口和低压端接口,高压端接口通过基座上设置的高压管路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的高压感压端均连通,低压端接口通过基座上设置的低压管路和连接件上开设的通孔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的低压感压端均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空间小、重量轻,能同时得到两路独立且相同的输出信号,测量精度和一致性均能保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差压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余度差压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特种机器等流体控制领域,如供油系统、润滑系统、液压系统、气压系统等需要测量差压物理量,用以检测系统管路两端的压力差。常规的差压传感器只能对被测系统进行单一测量,在实际工况下对测量系统的重要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更高的要求,通常要求同一个测量点需要安装两台差压传感器进行保证,当一台出现故障时候,另一台工作正常,同时安装两台差压传感器时,由于传感器本身性能和测量位置的不同,导致两台传感器数据测试出现系统误差,加上两台差压传感器安装对空间要求较大,重量重,现有的差压传感器无法满足现场使用要求,这样就需要一款双余度差压传感器来满足使用要求。
所以要求差压传感器有两路独立差压敏感元件进行差压测量。正常工作时,A、B两路差压敏感元件同时测量,采集A路差压敏感元件测量数据,B路为备用,当其中一路测量出现故障时候,采集切换另一路,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现有的差压变送器结构基本为对称结构,采用差压传感器对高压端和低压端进行测量,安装和连接方式一般为螺纹密封结构,对于非对称结构的差压测量,由于现有差压传感器结构的限制,设计的结构较为复杂,无法实现直接采用差压传感器进行测量,一般采用2个静压传感器分别测量高压和低压,然后对两端压力进行做差计算得出差压值,此方法中静压传感器的精度、一致性等会影响差压测量精度求,由此,现有的差压变送器无法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双余度差压传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包括基座、连接件、两个差压敏感元件、闷盖、壳体和插座;壳体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插座;连接件和闷盖均设置在壳体内部,连接件一端与基座连接,另一端与闷盖下表面连接,两个差压敏感元件均设置在连接件内部,差压敏感元件的电路板一端与闷盖上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插座连接;基座远离壳体的一端上设置高压端接口和低压端接口,高压端接口通过基座上设置的高压管路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的高压感压端均连通,低压端接口通过基座上设置的低压管路和连接件上开设的通孔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的低压感压端均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低压端接口设置两个,低压管路设置两条,连接件上开设两个通孔;每条低压管路均通过不同的通孔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的低压感压端均连通。
所述基座上的高压端接口与低压端接口之间开设第一凹槽,低压端接口与壳体之间开设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用于隔离高压端压力和低压端压力的高压端O型密封圈,第二凹槽内设置用于隔离低压端压力和外界压力的低压端O型密封圈。
所述连接件的通孔与基座之间设置用于隔离高低压的隔离O型密封圈。
所述壳体内部填充硅橡胶。
所述差压敏感元件为MDM290型压阻式OEM差压敏感元件。
所述电路板通过若干螺钉与闷盖上表面连接。
所述壳体、基座和闷盖均为不锈钢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未经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98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