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防尘托辊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0435.3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4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博 |
主分类号: | B65G39/09 | 分类号: | B65G39/09;B65G3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1300 河北省沧州市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防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水防尘托辊,包括辊体、托辊轴、轴承与密封系统,辊体的两侧设置有冲压轴承座,托辊轴位于辊体的中心并且托辊轴的两端穿出冲压轴承座,轴承设置于辊体与冲压轴承座之间,密封系统包括内密封环、第一迷宫密封环、第二迷宫密封环、第一密封端盖与第二密封端盖,其中第一密封端盖的截面为Z形,第二密封端盖的截面为U形,第二密封端盖的外侧通过挡板进行限位,第一密封端盖的内沿与第二密封端盖的外沿之间设置有外密封环。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密封端盖与第二密封端盖之间设置外密封环,这样使得第一密封端盖与第二密封端盖之间也形成可靠的滑动密封效果,与原本的密封系统结合,形成多道的防水防尘防线,大大的提高了密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输送机用托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水防尘托辊。
背景技术
托辊是皮带输送机上的基础部件,由于皮带输送机的工况复杂,所以对其防尘防水的要求非常高,现有的托辊的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辊体1-1、托辊轴1-2、轴承1-3与密封系统,辊体1-1的两侧设置有冲压轴承座1-4,托辊轴1-2位于辊体1-1的中心并且托辊轴1-2的两端穿出冲压轴承座1-4,轴承1-3设置于辊体1-1与冲压轴承座1-4之间,密封系统包括内密封环1-5、第一迷宫密封环1-6、第二迷宫密封环1-7、第一密封端盖1-8与第二密封端盖1-9,其中第一密封端盖1-8的截面为Z形,第二密封端盖1-9的截面为U形,第二密封端盖1-9的外侧通过挡板1-10进行限位,其中第一密封端盖1-8的内侧与第二密封端盖1-9的外侧形成非接触式的卡合结构。
虽然上述的结构被普遍的应用,但是其密封效果有限,尤其是第一密封端盖与第二密封端盖之间的非接触式卡合结构,虽然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避免异物进入,将二者之间的间隙尽量的减小,但是却无法避免水等液体的渗入,进而影响密封性,需要频繁的进行检修甚至更换,影响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防水防尘托辊,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防水防尘托辊,包括辊体、托辊轴、轴承与密封系统,辊体的两侧设置有冲压轴承座,托辊轴位于辊体的中心并且托辊轴的两端穿出冲压轴承座,轴承设置于辊体与冲压轴承座之间,密封系统包括内密封环、第一迷宫密封环、第二迷宫密封环、第一密封端盖与第二密封端盖,其中第一密封端盖的截面为Z形,第二密封端盖的截面为U形,第二密封端盖的外侧通过挡板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密封端盖的内沿与第二密封端盖的外沿之间设置有外密封环。
进一步,所述外密封环的截面为L形,外密封环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密封端盖与第二密封端盖之间,外密封环的另一部分卡入第二密封端盖的内侧。
进一步,所述第二迷宫密封环的外侧抵靠在外密封环上。
进一步,所述轴承的两侧设置有密封胶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第一密封端盖与第二密封端盖的尺寸进行调整,增大第一密封端盖与第二密封端盖之间的卡合结构的间隙,然后在第一密封端盖的内沿与第二密封端盖的外沿之间设置外密封环,这样使得第一密封端盖与第二密封端盖之间也形成可靠的滑动密封效果,不仅能够防尘,也能够防水,与原本的密封系统结合,形成多道的防水防尘防线,大大的提高了密封效果,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以及托辊的耐用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托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博,未经杨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04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踝泵运动训练器
- 下一篇:一种叶轮紧固件及输送装置、增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