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防抖模组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49981.5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1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利德;李坤宜;罗洪波;王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防抖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该光学防抖模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嵌套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以及固定于第一支架的光学镜头模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形成沿第一旋转轴旋转的转动连接。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使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形成沿第二旋转轴旋转的转动连接。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光学镜头的光轴相互垂直。当安装有光学防抖模组的电子设备发生抖动时,光学防抖模组可以带动光学镜头模组沿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产生旋转,以补偿电子设备抖动导致的光学镜头模组的角度变化,使光学镜头模组保持原有的取景视野,从而实现大角度的光学防抖。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防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防抖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短视频、视频博客(video weblog,VLOG)、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模式和新社交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记录或与他人分享生活的瞬间。为了让用户拍摄出高质量的视频,硬件厂商纷纷提供了带有光学防抖(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OIS) 功能的光学防抖模组和电子设备。
目前,具有光学防抖功能的光学防抖模组由镜头和音圈马达组成。如图1所示,镜头010 可通过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020实现水平移动,从抵消抖动产生的位移,以实现光学防抖。音圈马达020包括四根用于支撑镜头010的悬丝021,以及位于镜头010下方的线圈022,通过线圈022通电产生的磁场使光学防抖模组水平移动来抵消抖动,以实现防抖。但是,由于悬丝结构只能使镜头产生水平位移,因此镜头防抖角度较小,并且还容易产生暗角和光轴偏移等问题。另外,随着电子设备对镜头的光学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镜头的尺寸和重量越来越大,而悬丝结构由于强度较低,只能承载尺寸和重量较小的镜头,无法承载尺寸和重量较大的镜头;并且,在电子设备发生跌落和碰撞时,悬丝结构也很容易断裂,导致光学防抖失效,甚至造成光学防抖模组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防抖模组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防抖模组以及搭载光学防抖模组的电子设备存在的防抖角度小、结构强度弱等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防抖模组。该光学防抖模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为环形结构,形成中空的腔体;光学镜头模组,设置在腔体内,并固定在第一支架上,光学镜头模组的光轴与腔体的中心轴平行;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嵌套在第一支架的外侧;第一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形成沿第一旋转轴旋转的转动连接,第一旋转轴垂直于光轴;第三支架,第三支架嵌套在第二支架的外侧;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间,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形成沿第二旋转轴旋转的转动连接,第二旋转轴垂直于光轴和第一旋转轴。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防抖模组可以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航拍飞行器、云台设备和运动相机等。电子设备在拍摄照片或视频时,获取陀螺仪等传感器测得电子设备的姿态数据(例如:角加速度等),并根据姿态数据生成对应电子设备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角度变化量。光学防抖模组的第一驱动组件根据第一旋转轴的角度变化量驱动第一支架和光学镜头模组相对于第二支架产生旋转,光学防抖模组的第二驱动组件根据第二旋转轴的角度变化量驱动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三支架产生旋转,由此补偿电子设备抖动导致的光学镜头模组的角度变化,使光学镜头模组保持原有的取景视野,从而实现大角度的光学防抖。并且,光学镜头模组的两个旋转轴独立解耦,互不影响,消除了防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姿态偏差。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防抖模组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组件,两个第一连接组件穿过第一旋转轴,并相对于第二旋转轴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防抖模组包括两个第二连接组件,两个第二连接组件穿过第二旋转轴,并相对于第一旋转轴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99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拆式彩色标本试管收集架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磁弹射的投掷救援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