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VC薄膜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42006.1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8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赵丹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瑞道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0/06 | 分类号: | B65H20/06;B65H20/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2 | 代理人: | 周雅卿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c 薄膜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VC薄膜输送装置,包括:底座、支撑脚和侧板,支撑脚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底端,侧板位于底座的两端设置,侧板的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竖板,连接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连接板的一端连接导轮,侧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输送辊,输送辊设置有两个,位于侧板两侧,输送辊之间连接有输送带。通过位于输送辊前端两侧的导轮,在对薄膜进行输送的时候达到引导输送的效果,同时防止薄膜吸附在输送带表面,通过语分离块交错设置的透气口,在使用的时候在风筒运行的时候达到增强压强,有效的排出空气,防止薄膜吸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PVC薄膜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产品的包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塑料薄膜的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塑料薄膜进行工序之间输送,传统的输送装置采用输送辊进行绕卷进行输送,由于输送辊在绕卷时使塑料薄膜会产生拉力,从而破坏塑料薄膜的结构,一侧现有的输送装置一般采用传送带进行输送。
现有的传送带在传送时,由于塑料薄膜具有吸附性,容易吸附在传送带的表面,在塑料薄膜离开传送带时由于吸附力容易造成塑料薄膜损坏,因此,需要一种新的PVC薄膜输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VC薄膜输送装置,以解决塑料薄膜具有吸附性,容易吸附在传送带的表面,在塑料薄膜离开传送带时由于吸附力容易造成塑料薄膜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VC薄膜输送装置中,具体包括:底座、支撑脚和侧板,支撑脚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底端,侧板位于底座的两端设置,侧板的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竖板,连接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连接板的一端连接导轮,侧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输送辊,输送辊设置有两个,位于侧板两侧,输送辊之间连接有输送带,输送带的内部设有置风筒。
进一步,导轮设置为塑胶轮,同时位于支撑板正上方,导轮设置为两个一组每组位于输送辊的前端两侧。
进一步,导轮的底端与支撑板之间设置弹簧柱。
进一步,输送带的表面顶端突出设置塑胶分离块,且分离块的下方设置透气口,透气口的设置位置与分离块交错设置。
进一步,风筒设置有多个,在树输送带内横向排列。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位于输送辊前端两侧的导轮,在对薄膜进行输送的时候达到引导输送的效果,同时防止薄膜吸附在输送带表面,通过语分离块交错设置的透气口,在使用的时候在风筒运行的时候达到增强压强,有效的排出空气,防止薄膜吸附,而突出设置的分离块减小薄膜与输送带表面的接触面积,防止吸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轮连接结构侧视图。
在图1至图3,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底座-1,支撑脚-2,侧板-3,连接竖板-4,输送辊-5,输送带-6,风筒-7,连接板-8,支撑板-9,导轮-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瑞道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瑞道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2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灭火器筒体焊接线
- 下一篇:一种二次蒸馏式酿酒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