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辊道推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32151.1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3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炎;杨慧;郑素萍;王强;孙广仁;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12 | 分类号: | B65G39/12;B65G13/00;B65G47/8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一种辊道推进装置,属于机械运输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的轨道包括支撑于支腿上的轨道,所述轨道由从入口至出口两端传动的一组按序排布动力驱动辊筒构成,所述辊筒包括入口段的若干长辊筒和出口段若干轴线对齐的成对短辊筒;所述成对短辊筒之间的间隔安置推进器驱动的可升降推手板,所述推进器含有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直线气缸,所述直线气缸的滑块上安装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转轴的转臂通过连杆与上端装有推手板的升降杆下端铰接,所述升降杆与安装在连接板组件上的滑套构成垂向移动副。本实用新型可以确保将物件从辊道推送到后续无动力工作台指定位置,并且推进器成本经济,只在需要时启动工作,因此投资成本小,节省能源,运行经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道运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辊道推进装置,属于机械运输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辊道运输系统中,对于两台各自都有动力的连续辊道而言,只要设定合理的间距和动力值,就可以顺利地将物件从一个辊道运输到另一个辊道,也不难使物件停在任意指定位置。然而,当前辊道有动力、后工作台为无动力辊道或者固定平面时,物件离开前辊道的最后一根辊筒后,理论上无法继续在后工作台被驱动前进。由于物件在从前辊道到后工作台的过渡过程中,前辊道的动力(电机)除了需要克服物件与辊筒摩擦力外,还要克服比辊筒摩擦力大的物件与工作台之间的摩擦力,方能完成所需输送。否则,前辊道动力不足,将无法完成输送过程,且可能损坏辊道和电机;而如果前辊道配备足以克服所有摩擦力的动力,则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大部分时间浪费动力,当运输物件自重较重时更是如此。
检索可知,申请号为201420499373.3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辊道推送装置,包括若干组由T型支架和传送辊轴组成的辊道机构,还包括若干组架设在每组辊道机构上的辊道推送机构,该辊道推送机构包括气缸控制器、由所述气缸控制器控制的气缸以及由所述气缸推动的平行四边推送机构,同时用连接轴将每一组辊道推送机构连接起来。此外,申请号为201710565712.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钢卷推送装置、辊道系统及辊道系统的使用方法,其中的装置包括气缸、与所述气缸相连的推送杆、以及推送杆导向机构,其中,所述推送杆导向机构包括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的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上设有上压轮,所述下支座上与所述上压轮的相对位置处设有下压轮,所述推送杆设于所述上压轮和所述下压轮之间,所述上支座能够绕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心轴线方向进行转动且由此改变所述上压轮和所述下压轮之间的距离。
这些关于轨道推送的技术创新可以实现了物件运送到预定位置后的转向推送,但均未能解决上述动力合理配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不仅可以确保将物件从辊道推送到后续无动力工作台指定位置,并且节能、经济的辊道推进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辊道推进装置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于支腿上的轨道,所述轨道由从入口至出口两端传动的一组按序排布动力驱动辊筒构成,所述辊筒包括入口段的若干长辊筒和出口段若干轴线对齐的成对短辊筒;所述成对短辊筒之间的间隔安置推进器驱动的可升降推手板,所述推进器含有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直线气缸,所述直线气缸的滑块上安装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转轴的转臂通过连杆与上端装有推手板的升降杆下端铰接,所述升降杆与安装在连接板组件上的滑套构成垂向移动副。
这样,入口放置的物件将在长辊筒和端辊筒的旋转带动下前进,当物件接近辊道出口、即安装短辊筒处时,控制启动推进器开始工作。旋转气缸的转轴通过连杆使升降杆连同推手板升出到高于轨道上表面位置,接着直线气缸由滑块带动推手板向辊道出口方向运动,将物件彻底推离辊道,直至到达后续工位的指定位置。
由于本实用新型除辊道之外还设置了推进器,因此可以确保将物件从辊道推送到后续无动力工作台指定位置,并且推进器成本经济,只在需要时启动工作,因此投资成本小,节省能源,运行经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321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烫金基膜的生产设备
- 下一篇: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