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轨道自动激光测径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24986.2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0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侯新宇;肖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太阳线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0 | 分类号: | G01B1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晓敏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轨 自动 激光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轨道自动激光测径机构,其包括机架、激光测径仪和同步驱动装置,机架上的两滑轨之间形成供线材通过的检测通道,激光测径仪包括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收集端,相应位于两滑轨上,并相向设置。巧妙设有检测通道,可以供多条线材并行排列通过,合理采用分式结构将激光测径仪分成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收集端布置在检测通道的两侧位置;当需要线材测径时,通过同步驱动装置驱动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收集端同步移动至相应线材的位置处即可进行测径,有效简化传统的激光测径工序,提升工作效率,而且测量过程中无需勾线动作或接触线材,避免刮伤或拉断线材以及减少线抖动,确保输线过程中的张力恒定,保证线材质量,提升产品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径激光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轨道自动激光测径机构。
背景技术
电磁线生产,就是在铜线外面均匀的包覆一层绝缘漆膜,其包覆厚度的一致性对产品特性其决定性作用,所以对漆膜厚度的精确测量及控制是电磁线生产的关键环节。目前,最先进的测量方法是采用激光测径仪。
公开号“CN205120051U”,名称为“电磁线智能激光自动测径控制系统”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线智能激光自动测径控制系统,它由线径巡检测量装置和控制器组成;所述的线径巡检测量装置是由控制器控制横向和纵向移动伺服电机运行,使得上、下勾线轮勾住电磁线进入激光测径仪的光束,从而测出电磁线的线径,测量完成后控制器控制纵向移动伺服电机和横向移动伺服电机回到原处,重新转入下一条电磁线的测量工序。其虽然能实现原有电磁线生产中的人工测量直径方式,改为全自动的直径测量方式,提高自动化程度,但是在测量过程中,先需要通过上、下勾线轮勾住电磁线送入预定位置才能测径,在测径之后,再由控制器控制纵向移动伺服电机和横向移动伺服电机回到原处进行放线,最后才能转入对下一条电磁线进行测量工序。其的工作步骤较为繁琐,周期长,而且随着设备的小型紧凑化和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无足够的空间供上、下勾线轮的勾线动作;另外,在勾线过程中,也易因拉扯动作而对线材造成刮伤或拉断,同时也产生线抖动现象,难以确保恒张力输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方便快速测出线径的双轨道自动激光测径机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轨道自动激光测径机构,其包括机架、激光测径仪和同步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两条间隔平行设置的滑轨,两滑轨之间形成供线材通过的检测通道,所述激光测径仪包括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收集端,所述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收集端分别相应位于两滑轨上,并相向设置,所述同步驱动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能驱动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收集端同步于滑轨上作往复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包括支撑柱和支臂,该支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上,另一端水平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同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双出轴减速机、联动轴、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与双出轴减速机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双出轴减速机的第一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带动激光发射端于滑轨上作往复运动,所述双出轴减速机的第二输出轴通过联动轴同步联动第二传动组件带动激光收集端于另一滑轨上作往复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一皮带,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设置在滑轨的两端位置,且通过所述第一皮带相连接,所述激光发射端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皮带相固定的第一锁块。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二皮带,所述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设置在另一滑轨的两端位置,且通过所述第二皮带相连接,所述激光收集端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二皮带相固定的第二锁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太阳线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太阳线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49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框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大尺寸叠瓦电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