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及无线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21200.1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5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夏舸;朱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50/1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徐汉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耦合 谐振 无线 充电 电路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及无线充电系统,通过整流模块将所述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驱动模块基于控制模块提供的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驱动信号,然后通过转换模块基于所述驱动信号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以对预设距离内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解决了服务机器人在有线充电过程中“对位难”、传统的无线充电方式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及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服务机器人,是指遥控设备或设定程序运行的及其装置,它可在无人控制的条件下自行工作,完成简单的服务或指引作业。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飞速发展和相关技术的快速突破,智能机器人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并且在民用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领域体现了极高的应用价值,其前景不可限量。
然而,服务机器人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其续航问题也成为制约服务机器人持续工作能力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服务机器人的续航问题,通常采用电池再充电的方式对服务机器人内的锂电池进行充电。
然而,服务机器人在有线充电过程中“对位难”的问题,传统的无线充电方式又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及无线充电系统,旨在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与交流电源和反馈信号源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包括:
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的整流模块;
与所述反馈信号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源提供的反馈信号,并基于该反馈信号源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的控制模块;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基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驱动信号的驱动模块;以及
与所述整流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并基于所述驱动信号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以对预设距离内的用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转换模块。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与所述反馈信号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源提供的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限制在预设电压范围内的限幅单元;
与所述限幅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的交流正弦波转换为与其频率相同的交流方波的过零检测单元。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系统,包括:
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内设有接收模块和电源存储模块;
交流电源端口;
反馈信号源端口;以及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交流电源端口及所述反馈信号源端口连接;
所述接收模块在位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预设距离内时,其内部电感线圈与所述转换模块内的电感线圈互感,以将所述转换模块提供的交流电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第二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直流电压信号用于对电源存储模块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1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