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8941.6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9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康赛特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4 | 分类号: | F16K5/04;F16K5/08;F16K49/00;F16K3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李兵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流体 控制 | ||
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主管体、进液管以及出液管;所述主管体的两侧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主管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液管,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面均通过排液分管连通至所述排液管;所述主管体的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排液管、所述阀体的通断,所述排液管的开关状态与所述主管体的开关状态相反;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短期关闭流通控制阀时,只关闭阀体、不打开排液管,而在长期关闭流体控制阀时,能够关闭阀体、打开排液管,使得液体能够排出,避免液体聚集腐蚀管道和阀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控制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
背景技术
流体控制阀是流体管路的控制装置,其基本功能是接通或切换管路中流体的流通、调整流体的流向、压力和流量,以确保管路系统的正常运行;
当流体管路需要长时间停机无需输送时,需要将液体排出,以防止液体腐蚀管路、阀体,负责排液的阀体只需在长期停机时打开、在日常输送时为常闭状态,目前的流体控制阀上没有充分满足这一要求,在实际安装需要单独设置阀体比较麻烦,并且在排液后,管道、流体控制阀体内仍然有残留液体,残留液体和空气依旧会对管道、流体控制阀体造成一定的腐蚀,降低流体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主管体、进液管以及出液管;所述主管体的两侧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主管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液管,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面均通过排液分管连通至所述排液管;所述主管体的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排液管、所述阀体的通断,所述排液管的开关状态与所述主管体的开关状态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排液管的内壁安装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用以加热蒸发残留的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体的顶部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转动电机和真空泵,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调节机构动作;所述真空泵通过排气管与所述阀体的内部空腔连通,所述真空泵用以抽出所述阀体内的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阀柱、第一支杆、第二阀柱以及第二支杆,所述第一阀柱滑动嵌入于所述主管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阀柱的内部开有第一导液孔,所述第一导液孔与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相对连通;所述排液管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部开有第三导液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排液分管出口处的底部;所述第一阀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穿过所述隔板,且所述第一支杆底端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底面滑动贴合设有磁铁,所述磁铁设于第二支杆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一支杆位于同一中线处,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连接第二阀柱;所述第二阀柱紧密滑动贴合于所述隔板的底面,所述第二阀柱的表面开有第二导液孔,所述第二导液孔与所述第一导液孔十字相交分布,所述第二导液孔与所述第三导液孔相对连通;所述转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阀柱,所述第二阀柱用以转动控制所述排液管的开关,所述第一阀柱用以转动控制所述阀体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盒体,所述转动电机、所述真空泵均安装于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固定于所述阀体的顶部,所述盒体通过排气管连通至所述阀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控制机构和调节机构能够在短期关闭流通控制阀时,只关闭阀体、不打开排液管,而在长期关闭流体控制阀时,能够关闭阀体、打开排液管,使得液体能够排出,避免液体聚集腐蚀管道和阀体;
2、通过加热机构能够将液体转变为气体,再通过真空泵将气体彻底抽出,可使得液体的清理更为方便、彻底,从而避免液体腐蚀管道,还可防止空气氧化管道、阀体,极大的延长的流体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康赛特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康赛特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8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锁离合器及使用该智能锁离合器的智能锁
- 下一篇:一种河涌黑臭底泥修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