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边抗静电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4145.5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11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明;楼建军;李南周;张文永;李聪;王悦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24 | 分类号: | A47L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1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边 抗静电 软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边抗静电软管,包括软管主体,软管主体的外表面设有导电层组。导电层组裸露设置,导电层组用于和设置在软管主体端部的接头内侧直接充分接触。软管主体采用截面形状为S形的基条自身螺旋盘绕构成,后一圈基条的外凸部和前一圈基条的内凹部相互扣合密封粘接,外凸部的两外侧设有和接头内侧接触的卡接面,卡接面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一导电层。本实用新型取消将软管主体内侧的导电结构外翻操作,也无需控制导电结构外翻的长度,在确保防静电,导静电效果显著且持久,还能方便快速将软管和接头连接,提高软管和接头之间的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尘器软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边抗静电软管。
背景技术
以吸尘器为例,由于通电和摩擦作用,吸尘器在工作中会产生静电荷,静电导致灰尘吸附在软管内壁上,容易导致吸尘软管积尘、阻塞。现有的吸尘器软管一般不具有防静电功效,容易积灰、不容易清洁干净。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于2018.02.06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导电抗静电软管(申请号:CN201820240190.8)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导电抗静电软管中的导电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磁能力,还具有优良的屏蔽效能以及气密性和抗腐蚀性,对防静电,导静电效果显著且持久。上述导电抗静电软管的导电结构设置在软管主体的内侧,在安装时,需要将软管主体内侧的导电结构外翻,再将导电抗静电软管和接头螺纹连接,才能使导电结构和接头接触,该安装方法比较繁琐,且导电结构外翻的长度难以控制,降低导电抗静电软管和接头之间的安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边抗静电软管,通过软管主体外表面的导电层组和接头内侧直接充分接触,取消将软管主体内侧的导电结构外翻操作,也无需控制导电结构外翻的长度,在确保防静电,导静电效果显著且持久,还能方便快速将软管和接头连接,提高软管和接头之间的安装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边抗静电软管,包括软管主体,其特征在于:软管主体的外表面设有导电层组。导电层组裸露设置,导电层组用于和设置在软管主体端部的接头内侧直接充分接触,取消将软管主体内侧的导电结构外翻操作,也无需控制导电结构外翻的长度,在确保防静电,导静电效果显著且持久,还能方便快速将软管和接头连接,提高软管和接头之间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导电层组通过共挤和软管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可将导电层组和普通热塑材料共挤,实现对导电层组的设置,制成符合软管韧性与柔软度要求的管体,结构更加稳定,成本低。
进一步,导电层组为导电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其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磁能力,还具有优良的屏蔽效能以及气密性、抗腐蚀性。
进一步,软管主体采用截面形状为S形的基条自身螺旋盘绕构成,后一圈基条的外凸部和前一圈基条的内凹部相互扣合密封粘接,外凸部的两外侧设有和接头内侧接触的卡接面,卡接面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一导电层。在软管主体和接头螺纹连接时,接头内部的限位凸起主要和外凸部两外侧的卡接面接触,因此将较大面积的第一导电层设置在外凸部的两外侧处,保证第一导电层和接头内侧之间具有充足的接触面积,能提高防静电效果,而且卡接面上的第一导电层不易脱落,提高产品质量,方便快速将软管和接头连接。
进一步,内凹部的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二导电层。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的基础上,在内凹部的外侧上增设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进一步,外凸部的顶部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三导电层。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的基础上,在外凸部的顶部外侧上增设第三导电层,第三导电层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41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