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池增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1190.5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2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付德彬;王睿;汪智青;郭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康源农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霍春月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池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池增氧系统,包括臭氧增氧装置和空气增氧装置,所述臭氧增氧装置包括L型引风管和设置在鱼池侧壁内表面且与鱼池深度方向平行的输气管,所述引风管与输气管相连,引风管的上端与鼓风机或轴流风机的输出端相连,输气管内部设有与输气管轴向平行的真空紫外灯管,远离真空紫外灯管的输气管两端分别设有流通方向从上至下的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所述空气增氧装置包括空气泵、进气管、增氧管,空气泵的输出端与进气管一端相连,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增氧管相连,进气管与输气管平行且下端设有流通方向从上至下的单向阀三,增氧管与进气管垂直且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空气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为鱼池水灭菌消毒和均匀增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鱼池增氧系统。
背景技术
鱼池内一般养鱼密度较大,耗氧量较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腐殖质较多,影响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现有的鱼池通常采用换水和通过搅拌的方式为鱼池内水流增氧,但经常换水容易造成水浪费,且鱼池中细菌不易清理干净,容易造成鱼类损伤死亡,而搅拌增氧,一方面不利于鱼类静养,尤其是并不需要长期饲养的用于存放待售鱼类的鱼池,另一方面搅拌装置搅拌区域限制,充氧不够均匀充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灭菌消毒增氧和均匀增氧的鱼池增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鱼池增氧系统,包括臭氧增氧装置和空气增氧装置,所述臭氧增氧装置包括L型引风管和设置在鱼池侧壁内表面且与鱼池侧壁深度方向平行的输气管,所述引风管与输气管相连,引风管的上端与鼓风机或轴流风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输气管与引风管的尾端垂直相通设置,输气管内部设有与输气管轴向平行的真空紫外灯管,远离真空紫外灯管的输气管两端分别设有流通方向从上至下的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所述空气增氧装置包括空气泵、进气管、增氧管,所述空气泵的输出端与进气管一端相连,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增氧管相连,进气管位于鱼池侧壁内表面且与鱼池侧壁深度方向平行,进气管下端设有流通方向从上至下的单向阀三,所述增氧管位于鱼池内部与进气管垂直设置,且增氧管轴向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空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增氧管径向上也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空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孔处设有曝气盘。
作为优选,所述增氧管设有多根且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当鱼池为方形时,所述增氧管设置至少5根,其中四根增氧管相互连通形成方形设置在鱼池四个内侧壁上,其他增氧管相互平行均匀分布且两端与方形中平行的两根增氧管相对侧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真空紫外灯管设置多根且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臭氧增氧装置的输气管下端与空气增氧装置的增氧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L型引风管,输气管与引风管的尾端垂直相通设置,能够避免输气管中紫外光溢出引风管,防止紫外光照射在人体上对人体造成伤害。
2、通过在输气管内部设置与输气管轴向平行的真空紫外灯管,真空紫外灯管工作波长为185nm,进入输气管中的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吸收185nm波长的紫外光后产生臭氧,臭氧能够对鱼池进行灭菌消毒增氧,而平行设置能够最大程度利用紫外光线。
3、通过在远离真空紫外灯管的输气管两端分别设有流通方向从上至下的单向阀一和单向阀二,单向阀一能够避免输气管中产生的臭氧从引风管溢出,单向阀二能够避免鱼池中的水进入输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康源农产品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康源农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11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花机
- 下一篇:一种导管快速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