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千斤顶固定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0536.X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5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季林;陈永兴;吴斌;林怀展;周华林;李小军;陈燕群;徐启平;曹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子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12 | 分类号: | B66F3/12;B66F13/00;F16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霍春月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千斤顶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千斤顶固定座,包括千斤顶,还包括承载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位于千斤顶下方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开设有与千斤顶底部形状相对应的固定槽,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均装设有下沉倾斜端,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左倾斜块,所述承载板的底部另一侧与多个左倾斜块对称安装有多个右倾斜块;通过设计安装了位于千斤顶底部的承载板等,一方面可增加千斤顶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承载板两侧以及底部的下沉倾斜端和左倾斜块等,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承载板在泥地上发生滑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千斤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千斤顶固定座。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指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的小行程内顶开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
现有的千斤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往往需要搭配一个较大面积的板使用,由于千斤顶与板之间无直接匹配连接部件,造成稳定性较差,且使用较为不便,且由于板需要兼顾面积和硬度,因此板自身的具有较大重量,导致其移动不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新型千斤顶固定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千斤顶固定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千斤顶固定座,包括千斤顶,还包括承载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位于千斤顶下方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开设有与千斤顶底部形状相对应的固定槽,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均装设有下沉倾斜端,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左倾斜块,所述承载板的底部另一侧与多个左倾斜块对称安装有多个右倾斜块。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四个固定部,四个所述固定部在承载板的顶部均匀分布,且每个所述固定部的内侧均设置有滑轮,且所述滑轮的内侧均贯穿设置有固定轴,且所述固定部内侧与固定轴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轴的两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扩张弹簧。
优选的,所述下沉倾斜端与承载板之间的夹角为30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与滑轮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扩张弹簧的顶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承载板的内侧与滑轮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安装了位于千斤顶底部的承载板等,一方面可增加千斤顶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承载板两侧以及底部的下沉倾斜端和左倾斜块等,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承载板在泥地上发生滑动,解决了现有的千斤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往往需要搭配一个较大面积的板使用,由于千斤顶与板之间无直接匹配连接部件,造成稳定性较差,且使用较为不便的问题。
(2)通过设计安装了位于承载板顶部的固定部等,便于承载板在地面进行移动,便于增加承载板的便携性,且在千斤顶使用过程中,滑轮会自动收缩,不影响承载板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千斤顶;2、固定部;3、下沉倾斜端;4、左倾斜块;5、固定块;6、右倾斜块;7、固定槽;8、承载板;9、滑轮;10、滑槽;11、扩张弹簧;12、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子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子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05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固定车辆的立体车库
- 下一篇:一种平开门锁配件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