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式的补光人工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8085.0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5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姚驰亚;贾杰;李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萤火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A01G31/02;B63B35/44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刘跃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式 人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式的补光人工浮床,包括浮岛主体,所述浮岛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水植种植孔,且水植种植孔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的一侧设置有玻璃板,且玻璃板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块,所述玻璃板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插销,所述浮岛主体的四周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橡胶块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防氧化涂层,且橡胶块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胶粘层,所述水植种植孔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排水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式的补光人工浮床,玻璃板的设置,且玻璃板与浮岛主体呈120°夹角设计,通过折射作用将太阳光射入水底,进行补光,使水中的沉水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浮岛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式的补光人工浮床。
背景技术
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与生态浮岛,自20年前德国BESTMAN公司开发出第一个人工浮床之后,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成功地将人工浮床应用于地表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挺水植物,即植物的根、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其常分布于0-1.5米的浅水处,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这类植物在空气中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的特征;生长在水中的部分(根或地下茎),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一般用于配合人工浮床使用,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
现有的普通生物浮床仅仅是通过栽种挺水植物来净化水质,但对于水底的沉水植物作用却不大,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式的补光人工浮床。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式的补光人工浮床,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式的补光人工浮床,包括浮岛主体,所述浮岛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水植种植孔,且水植种植孔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的一侧设置有玻璃板,且玻璃板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块,所述玻璃板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插销,所述浮岛主体的四周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橡胶块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防氧化涂层,且橡胶块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胶粘层,所述水植种植孔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排水孔。
优选的,所述玻璃板与浮岛主体之间设有安装槽,且玻璃板的一端外表面通过插销与安装槽的内部卡合,所述玻璃板、插销与安装槽的数量均为四组,所述玻璃板与浮岛主体之间呈120°夹角。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与泄压孔的数量均为四组。
优选的,所述玻璃板与橡胶块之间通过胶粘层进行粘贴,且橡胶块的数量为十六组。
优选的,所述橡胶块由天然橡胶材料制成。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式的补光人工浮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新式的补光人工浮床,通过设置的玻璃板,能够对太阳光进行折射,使光线射入水底,对水中的沉水植物进行补光,从而使沉水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水中的生态环境,通过设置的橡胶块,当玻璃板从而浮岛主体上脱离后,能够通过橡胶块自身的浮力将玻璃板漂浮在水面,避免掉入水中影响生态环境,且方便人们进行清理,而表面的橡胶块,能够避免长时间的暴露在户外时,出现腐蚀情况,间接的提高了橡胶块的使用寿命,其玻璃板与浮岛主体呈120°角度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式的补光人工浮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萤火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萤火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8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