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厌氧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6402.5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3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侯晓智;薛创军;明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庞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三相分离器、固液分离器、布水器和管回路系统,其中罐体具有上区段、中区段与下区段,双通道三相分离器位于罐体的上区段,固液分离器位于罐体的中区段,布水器位于罐体的下区段;管回路系统包括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与回流管;三相分离器通过第一水管与固液分离器相连,第二水管的一端连通至固液分离器,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伸出罐体之外,第三水管的一端连通至布水器,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伸出罐体之外,固液分离器通过回流管连通至第三水管或布水器。本实用新型具有抗负荷能力强、抗冲击能力大以及防止污泥流失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厌氧反应器,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过程,该厌氧反应器充分利用了厌氧颗粒污泥技术,通过内(外)循环为反应器提供充分的上升流速,保持颗粒污泥床的膨胀和在反应器内部的混和,该技术在淀粉废水、酒精废水和其他轻工食品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应用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随着废水处理项目对处理成本、节省占地面积、运行稳定性等要求提高,目前常规的废水厌氧处理设备存在污泥负荷低、容积负荷底、抗冲击能力小、污泥易流失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厌氧反应器,其具有抗负荷能力强、抗冲击能力大以及防止污泥流失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三相分离器、固液分离器、布水器和管回路系统,其中罐体具有上区段、中区段与下区段,三相分离器位于罐体的上区段,固液分离器位于罐体的中区段,布水器位于罐体的下区段;管回路系统包括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与回流管;双通道三相分离器通过第一水管与固液分离器相连,第二水管的一端连通至固液分离器,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伸出罐体之外,第三水管的一端连通至布水器,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伸出罐体之外,固液分离器通过回流管连通至第三水管或布水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水管作三相分离器的出水管使用,混合物废水经三相分离器分离后,上清液通过第一水管流至固液分离器,此时沉淀的污泥自然沉降至反应内部,以保证罐内污泥浓度。
第二水管作为罐体的总出水管使用,从固液分离器分离后的水通过总第二水管流出罐体之外,其中优选的,第二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罐体的上半部分,具体为上区段;
第三水管作为罐体的进水管或者进水分配管使用,用于将原水或者循环水送至罐体内。
回流管作为固液分离器中的污泥循环管使用,优选的,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固液分离器中沉淀室堵塞的循环泵、手动阀门,例如在固液分离器上设有污泥排放管,根据固液分离器中沉淀室的堵塞情况,通过手动阀门外接冲洗水或氮气进行冲洗以防止固液分离器中的沉淀室内发生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罐体可以根据现场进行布置,其中罐体的直径可以选择为2-26米,垂直高度可以选择为16-28米,具有适应性强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沼气出口以及为位于沼气出口处的水封器,其中,在水封器的后端还可以连接有沼气处理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供料泵、循环泵,供料泵设置在第三水管上并位于罐体之外,循环泵设置在回流管上并位于罐体之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布水器呈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台状,其中,布水器根据罐体的大小可选择金属、塑料材料焊接成型,布水器上部采用管道与第三水管相连,底部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形式与罐体的底部相连。
进一步的,布水器内设置有射流喷嘴,其具有较高的压力、较大的流量,避免产生堵塞现象以及防止搅拌不均匀导致局部累积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庞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庞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64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