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元器识别、检测、应用实验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1833.2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7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尊尊;张少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杰梅 |
地址: | 71011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器识 检测 应用 实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子元器识别、检测、应用实验箱,涉及实验装置技术领域。该电子元器识别、检测、应用实验箱,包括箱盖、上层箱和下层箱,箱盖安装于上层箱的顶部。该电子元器识别、检测、应用实验箱,将模块置于横向隔板与竖向模板之间,提高元器件本体可重复使用率以减少元件、模块管理、损坏处理而造成的浪费,也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解除箱盖、上层箱、下层箱之间的固定,将该装置展开,便于进行使用,元器件本体位于上层箱与下层箱内,避免元器件本体裸露在外,便于管理,增加元器件本体的使用寿命,减少占用面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新的元器件本体、芯片和模块的不断涌现,多层设计,能够满足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实验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电子元器识别、检测、应用实验箱。
背景技术
元器器件是构成电子电路的细胞,电子元器件种类繁多,且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有新的元器件产生,电子元器件有常用元器件还有新型元器件,有些元器件很贵重。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元件和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部件(模块)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常指电器、无线电、仪表等工业的某些零部件,如电容、晶体管、集成电路芯片等子器件的总称,电子类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元器件,但是,各高校普遍存元器件的采购、使用、保管难的问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较短,可重复使用率较低,丢弃和处理电子元器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占用空间,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子元器识别、检测、应用实验箱,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可以减少占用空间,管理好元器件本体,增加元器件本体的使用寿命,提高元器件本体可重复使用率以减少浪费,也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电子元器识别、检测、应用实验箱,包括箱盖、上层箱和下层箱,所述箱盖安装于上层箱的顶部,所述下层箱安装于上层箱的底部,所述箱盖、上层箱和下层箱的两侧均焊接有销杆,且销杆的另一端焊接有限位块,并且销杆的外侧套设有伸缩杆,所述箱盖、上层箱和下层箱的两侧均焊接有销杆位于伸缩杆的同一侧分别开设有盖槽、第一上层凹槽、第二上层凹槽和下层凹槽,所述箱盖的顶部焊接有两组固定块,且两组固定块通过定位轴转动设置有提手。
优选的,所述盖槽和第一上层凹槽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且盖槽和第一上层凹槽连通,所述盖槽内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卡槽块,所述第一上层槽内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卡扣,且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块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上层凹槽与下层凹槽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二上层凹槽与下层凹槽连通,并且第二上层凹槽与下层凹槽内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卡槽块和第二卡扣,所述有第二卡槽块和第二卡扣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层箱和下层箱内均焊接有多个横向隔板与多个竖向隔板,且多个横向隔板与多个竖向隔板交错焊接,并且多个横向隔板均垂直于多个竖向隔板。
优选的,多个所述横向隔板与多个所述竖向隔板形成的单元格内设置有元器件本体,且元器件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二维码,并且元器件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接线插孔。
优选的,所述提手的竖直截面为U形状,且提手的外壁上套设有橡胶滑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子元器识别、检测、应用实验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电子元器识别、检测、应用实验箱,可以将模块置于横向隔板与竖向模板之间,提高元器件可重复使用率以减少浪费,也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2)、该电子元器识别、检测、应用实验箱,可以解除箱盖、上层箱、下层箱之间的固定,将该装置展开,便于进行使用,元器件本体位于上层箱与下层箱内,避免元器件裸露在外,便于管理好元器件本体,增加元器件本体的使用寿命,该装置收起后,也可以减少占用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18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